控糖穩定後竟自行停藥 結果以洗腎收場

撰文者: 張玉櫻2016-08-08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有些糖尿病患者發現血糖下降,便以為糖尿病已得到控制因此不再吃藥,最後反而惡化到要洗腎的地步,台灣的洗腎者有四成是因糖尿病所導致,是排名第一的隱形殺手,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須特別謹慎,尤其不可自行停藥。

血糖控制不佳 易產生併發症

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蔡旻叡指出,有一名糖尿病患者十年前患病,在醫師與衛教師的指導下,了解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會提高心肌梗塞、中風、失明、腎臟病等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吃藥控制之下血糖及糖化血色素都控制在理想值內,但後來因工作忙碌,醫師交代的血液及尿液檢查都沒有去做,回診也僅是拿了相同藥方就離開。

自行停藥竟導致洗腎

蔡旻叡醫師表示,一年多前該患者覺得有冒冷汗、疲倦等感覺,但進食後就改善,後來使用血糖機測量發現血糖頗低,認為糖尿病好了就不吃藥了,數個月後雙腳出現水腫,前往就醫卻已步上洗腎之路。

糖尿病只能控制、無法痊癒

蔡旻叡醫師解釋,當糖尿病傷及腎臟時,因腎功能已嚴重衰退,胰臟分泌出來降血糖的胰島素和許多種類的降血糖藥物代謝都會受到影響,使得降血糖效果變強,表面上看來血糖降低,彷彿病情已獲得控制,但其實腎臟功能已受損。糖尿病是慢性病,只能透過藥物及飲食、運動等方式控制,不可能完全痊癒,因此糖尿病患者切勿自行停藥或不再追蹤病情,萬一演變成腎臟病可得不償失。

患者須按時吃藥回診

糖尿病易產生腎臟病變,早期會出現蛋白尿,晚期則影響到腎臟的排毒功能,最終造成腎衰竭而要洗腎。蔡旻叡醫師強調糖尿病人要定期回診並按時吃藥控制血糖,也要定期接受腎功能和尿蛋白的追蹤,才能及早發現糖尿病是否影響到腎臟,也才能及早治療,以延緩腎功能的退化,降低洗腎風險。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健康醫療網》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