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的病人都被他罵過!摸著良心做事...感染科第一名醫師:要罵到病人還會回來找你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撰文者: 陳稚華2016-09-20

攝影:張家毓

「30%的病人都被我罵過!」在醫療糾紛橫行的世代,一名感染科醫師不怕得罪病人這麼說,他還曾對副總統陳建仁開砲、跟已故毒物專家林杰樑對嗆。但同樣的一位醫師,卻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筆網友票選中,拿下「感染科」第一名好醫生的評價

他是王任賢,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他曾在SARS疫情期間,擔任衛生署疾管局「中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帶領團隊創下「中部零起院內感染」佳績。

是什麼樣的醫生,敢大聲批評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卻又在看診結束後,脫下白袍、深入偏鄉進行每年500場「基層防疫」演講,與民眾、防疫人員溫柔地對話?

要認識王任賢這位風格獨特的良醫,一定得從13年前的SARS開始說起。

創「傳染病防治醫療網」立大功
抗SARS英雄:病人會跑,不能只搞好一家醫院! 

時間回到2003年,那是台灣人忘不了的一場惡夢:SARS入侵全台。當台灣北部、南部有多起院內感染病例時,但全中部醫院有30多位SARS病人,卻沒有任何一名醫護人員得到院內感染。帶領團隊達到這個佳績的幕後推手,正是王任賢。

2000年,王任賢受到當時疾管局長涂醒哲的看重,年僅42歲就被指派擔任疾管局顧問,成為歷年來最年輕的顧問。當時,他帶領團隊成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做中部地區多家醫院的橫向溝通,「這是全球首創,連美國人來看都非常贊同!」

3年後SARS來襲,王任賢被接任的疾管局長蘇益仁指派為中區防疫指揮官,因過去累積的經驗,中部地區很快便進入備戰狀態。「我這個指揮官平常是沒有權力的,僅是衛生局防疫的最高參謀,但到了疫情期間,我是可以管醫院、管衛生局,黨政軍一把抓。」當時45歲的王任賢,在全台草木皆兵的狀態下,指揮官的權力甚至比縣長還大,連各級政府機關、民間組織都得聽他的話。

「那時候中部地區有30幾個SARS病人,卻沒有一例院內感染;北部南部都有,就是我們沒有!」王任賢驕傲地分享在這場戰役中贏得的勝利。「病人哪裡都會跑,不能只把一家醫院搞好而已,一定要每家醫院都好!」因著這樣的企圖心和過去一年的執行力,防疫整整4個月,中部成為全台唯一無SARS院內感染的地區。王任賢也因此被封為「抗煞英雄」、獲得衛生署頒佈的「防疫績優一等獎」。

攝影:張家毓

「當時壓力很大啊!一直撐,4個月掉了5公斤...」直到7月1日SARS正式解除,王任賢心中的大石頭才跟著放下。

靠「兩罐蔭油一把傘」撐起中區防疫
「公衛不是用嘴巴講講,是靠雙腳走出來的!」

能交出這樣的成績單,靠的並不是偶然。

王任賢對公衛的概念是:「一個人開車撞到頭,開刀就可以了;但3,000人車禍,你不可能每個都開刀,就要告訴他們戴安全帽。一個人感冒可以給克流感,但3,000人感冒,就要宣導他們打疫苗。」

為了教育公共衛生人員,王任賢自掏腰包籌辦「中華民國防疫協會」,並投入一年4、500場的演講跟教育訓練,教導公務人員感染控制、傳染病防治課程;也讓他的診間不只是在醫院大樓,更擴展至全台灣。

「當年第一次到雲林演講,那時他們經費也不多,最後給了我兩罐蔭油(醬油)、一把傘。」對於收入豐厚的醫師來說,這樣的「時薪」其實相當微薄,但王任賢回憶起這段往事,仍非常感謝有這個機會。之後,他甚至每月赴澎湖,並深入台東、離島等偏遠地區宣導防疫觀念。

就這樣,不計較是否有酬勞,靠著「交朋友」的心態,王任賢的防疫雙腳踏遍台灣各個角落。他想用行動證明:「公共衛生」不是「講講」(台語發音,音近「公共」),而是「走走」,是要靠雙腳走出來的。

1
2
3
單頁閱讀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25科良醫的診間故事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在《良醫健康網》25個科別中,網友評價最高的各科醫師,這些醫師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在4千多位醫師中脫穎而出?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們的故事。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