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40、沒有小孩...一個無子族的心聲:看到別人有子女養老送終的晚年,不禁自問「那我呢?」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酒井順子2017-02-09

2003年,酒井順子在引發熱烈討論的《敗犬的遠吠》一書中,把「年過三十、未婚、無子」的女性定義為「敗犬」。書出版之後,許多讀者帶著痛苦的眼神、渴望認同的表情問她:「我結婚了,但沒有小孩,那我算敗犬嗎?」

十幾年過去了,將人生看得更為透徹的酒井順子終於明白,比起「有沒有結婚」,「有沒有小孩」這個因素,更深深牽動了女人的人生方向。若要用勝犬、拜犬來分類的話,有小孩的單身者更適合勝犬的一方,而無子單身者則是與拜犬一族緊緊相擁了。

人無法一個人活著,也無法一個人死去。身為無子敗犬一族,酒井順子開始思考無子人生的種種;看到別人有子女養老送終的晚年,不禁自問「那我呢?」更想發出警示,高齡少子化日益嚴重的社會,未來將出現大量無子老人,大家「準備好了」嗎?

我才20幾歲的時候,家母經常對我說:「沒結婚不要緊,只生個孩子也行啊!」或許在她心中,結婚並不是個太愉快的經驗,但生兒育女卻很值得,也很開心,所以才這麼說。

結果,我依然一路錯過這兩件事直到現在。話說回來,最近已經很少有人對我說「只生個孩子也行啊!」這句話了,我想這或許是一種時代的變化。想起之前聽到大臣說出「生產機器」一詞,或是東京都議會裡性騷擾發言引發問題時,我都感嘆日本人的觀念根本完全沒變,但或許也因為這些騷動,社會上似乎慢慢形成了一股「話不能亂說」的氣氛,所以已不再有人隨隨便便就對我說:「只生個孩子也行啊!」

正當我這麼以為的時候,卻又突然發現其實並非如此。即使是現在,女性到了生育年齡(不是適婚年齡),周圍的人還是會一直催她快生快生。之所以不再有人這麼對我說,單純是因為我已經過了生育年齡罷了。

仔細想想,最常有人對我說「只生個孩子也行啊!」是在35歲左右。而最常這麼說的人,就是那些有小小孩的朋友。她們雖然正處於育兒最辛苦的時期,但同時也是身為母親最充實的時期,出於一種希望好朋友也嚐嚐這份幸福與充實的心情,才會對我說「只生個孩子也行啊!」

不光是有小孩的朋友,當時已經結束育兒生活的大人,好像也時常對我說:「有小孩很好喔!」或是「婚什麼時候都能結,但生小孩可不一樣,要好好想一想喔!」

從政治正確的觀點來看,這些發言已經構成性騷擾了。但這般一步一腳印的「生子」傳教活動,或許在深受少子化問題所苦的日本,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生子傳教活動的主要對象就是單身女性。對於那些已婚無子,為了求子而努力接受不孕症治療的人,自然不好再說出「生個孩子吧!」之類的話,所以目標對象還是單身的人。

但同樣是單身,男性卻不會成為傳教活動的目標。雖然有人會勸單身男性結婚,但不會有人跳過結婚這一關,直接對他們說:「至少生個孩子吧!」因為男性不是「生產機器」,所以只會對他們說,先結婚把生產機器弄到手再說吧!

我們的確是「生產機器」,正因為如此,家母才能說出「沒結婚不要緊,只生個孩子也行啊!」這樣的話。

只是大家似乎沒有發現,光有機器沒有原料,也無法製造產品啊!若不激勵一下原料供應商,就算機器們幹勁十足地說:「我要開始生產囉~」也只是白忙一場。

不過,面對如此處境的單身女性,在年過40之後,就不會再聽到別人對妳說「只生個孩子也行啊!」

或許是因為在周遭人看來,這個人都快40了,已經和懷孕、生產不太有關係,本人看起來也沒那個意思,不如就放過她們吧!

雖然現在年過40才第一次生產的大有人在。不過,隨著卵子老化,年紀愈大就愈不容易懷孕,就算懷孕了,罹患唐氏症的機率也會變高,問題很多。35歲左右,還會有人對你說:「完全沒問題,現在高齡產婦那麼多,你體力又還很好。」但過了40歲之後,連傳教士也不再有「完全沒問題」的自信了。

其實我自己直到40歲之前,都還覺得若是因緣巧合下懷孕了,也不是不能生。但一過了40,自然就陷入了想必是不會有這種事的心情。萬一懷孕了,恐怕也只會感到困擾,現在才開始養兒育女!?該怎麼辦啊?我。

努力接受不孕症治療的已婚朋友也一樣,年過40之後,就慢慢開始有了放棄的念頭。當然,這世上有很多人年過40仍不放棄希望,繼續接受治療,甚至有些名人50幾歲才生產,但這都僅限於有錢且環境優渥的人。

聽到拚命做不孕症治療的人說:「總覺得,我已經累了…」傳教士大概會說:「為什麼不早點開始呢?卵子愈年輕愈容易受孕,這不是常識嗎?」但我好想說:「這話光對女人說也沒用啊!」她們從年輕時就想要孩子,但(不知道是不是僅限於)日本男性的特徵就是,當女人一說想要孩子,他們就馬上腿軟想要逃跑。所以愈是誠實的女性,就愈容易碰到當她們告訴男方想要孩子時,對方就抽身落跑的經驗。等到過了35歲,好不容易結了婚,接受不孕症治療卻不順利,錯也不在她們身上啊!

所以務實一點的女性,在自己心儀的男性面前,絕對不會把「想要小孩」掛在嘴上,也不會寫在臉上。但她們會暗地裡精心佈局設法捕獲精子,巧妙地把局面導向奉子成婚。

誠實的女性,很誠實地表達想要孩子的想望,直到年過40才突然發現,原來,愈是把「想要」說出口,孩子就離自己愈遠。看起來也不是特別想要孩子的朋友,蹦蹦蹦地都已經生了三個,而我明明那麼渴望有個孩子,為什麼運氣那麼不好……這也太沒有天理了。

總之,沒有孩子的女性,到了40歲左右,就會來到是否要放棄的分岔路口。看起來顯然是一條平坦大道的,當然就是「放棄」這條路。只要決定放棄,至少就能先擺脫「還是生比較好吧?」「要怎麼做才生得出來呢?」這些鬱悶的心情,精神上也終於獲得平靜。而且,周圍的人對於已經放棄的人,也特別溫柔,不斷在鼓吹「只生個孩子也行啊!」的傳教士,也終於願意做出結論:「原來那個人是無神論者」,為一切的傳教活動畫下句點。所以,大半的無子族因為怕麻煩,自然就往這條路上走去。

另一方面,選擇「不放棄」的人,通常都極具行動力。不孕症的治療不但花錢,在精神和肉體上的負擔都不是開玩笑的。單身的人還必須探尋如凍卵或到美國借精等各種管道。至於即使如此還是不放棄的原因,曾有一位持續嘗試不孕症治療的朋友告訴我:「就在快要停經之前,我突然聽到來自天上的聲音說:『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世間對於不放棄的人是很嚴厲的,他們會說:「你想要孩子就想到這個程度嗎?」「事到如今,也只能接受這就是妳的命,差不多該放棄了吧!」雖然舉國上下都在說,再不想辦法解決少子化的問題,這個國家就看不到未來,但世間期待的是,擁有健康卵子的女性多生一點,可不會舉雙手贊成卵子已經老化的中年女性,還拚命要生。至於那種不知怎麼地就懷孕了、小孩生小孩的年輕媽媽,畢竟卵子還很年輕,世間的眼光也相對友善。

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仍在不孕症治療中「不放棄的人」,不但無法和周圍的人分享自己經歷的辛苦,還得遭受批評的眼光,「早知如此,就趁年輕的時候生啊!都已經中年還拚命想要懷孕,不過是自我滿足而已。」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