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心臟病、脂肪肝...都是「腸漏症」害的!台大醫師:一道薑黃咖哩,修復腸道抗發炎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吳佳鴻 醫師2017-11-21

我們總以為,腸道的功能不外乎運送食物、消化食物、吸收營養,再把剩餘的食物殘渣形成糞便排出體外,日復一日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再簡單不過。然而早在2400多年前,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說過「疾病起因於腸道」,「腸漏症」更是近年醫學研究的重點之一。 

愈來愈多研究證實腸漏與體內的發炎反應息息相關,而身體的慢性發炎,正是過敏、肥胖、脂肪肝、代謝症候群、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腸躁症、心血管疾病、慢性疲勞、關節炎、慢性偏頭痛等許許多多慢性疾病的罹病主因。 

來源:pixabay

腸子怎麼會漏?──何謂腸漏(Leaky gut

腸道的黏膜,是由一層薄薄的黏膜細胞(enterocyte)構成,黏膜細胞會分泌黏液到黏膜表面,而黏膜細胞底下則是黏膜固有層(lamina propria),再往下則是黏膜下組織(submucosa)與肌肉層等。

黏膜細胞雖然只是一層薄薄的單細胞構成,卻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如身體裡一道重要的防火牆,細胞彼此之間靠著緊密連結(tight junction)連結在一起。一方面允許我們需要的營養素通過,另一方面又得確保將毒物、有害微生物、過敏原、無法消化的食物大分子阻擋在外,以免進入人體,引發不當的免疫及發炎反應,危害健康。 

正常健康的情況下,薄薄的黏膜細胞彼此間靠著緊密連結,緊緊結合在一起,形成一道防火牆,黏膜細胞負責吸收我們需要的營養,同時也阻擋有害物質的入侵。然而,一旦緊密連結這道關卡鬆脫了,防火牆屏障就會出現問題,導致功能異常,有如牆壁上原本緊緊堆疊的磚頭間產生了縫隙,髒東西壞東西就容易入侵。

緊密連結的破獲或功能異常,造成細胞間的縫隙變大,腸道通透性因而增加,這就是所謂的「腸漏症」。 

由於緊密連結鬆脫了,造成細胞間的縫隙,讓許多有害物質可以鑽進人體內,一路進到黏膜細胞底下的黏膜固有層。黏膜固有層內有免疫細胞,一旦跟這些外來的有害物質接觸,便會針對這些入侵者啟動一系列免疫反應。 

到底腸漏是什麼樣的狀況?我們測得到、看得到嗎?

一般民眾對於腸漏常常產生上述疑問,因為一講到「漏」,我們容易直覺聯想到「破損」,腸子既然有漏,就表示腸子有破損,而腸子如果破損了,那不就會流血、破洞,甚至斷裂嗎?

確實,腸漏代表有破損或功能上的缺失,只不過它發生在細胞或細胞之間構造的微觀層次,細胞之間的間隙大小只有約10~15埃15(1埃=10-10米=0.1奈米),非常微小,並非肉眼能見,所以腸子不會有明顯的破洞、流血或斷裂,一般傳統大腸鏡檢查也看不出來。然而,如果將細胞放在電子顯微鏡下,以高倍放大來看,就會清楚看到細胞之間緊密連結的構造受到破壞。 

薑黃咖哩:修復腸漏、抗氧化的明星食材

薑黃、大骨湯、甜菜根和巴西里都是能幫助修復腸漏的食物,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該如何烹調,接下來提供幾道簡單的食譜。只要慎選食材來源,再加上簡單的調味,它們統統都會是餐桌上的佳餚!作法如下: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