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抗癌作用機轉
關於咖啡的抗癌作用,例如咖啡因同時具有刺激和抑制腫瘤的作用,咖啡二萜之咖啡醇和咖啡豆醇具有抗癌特性,其參與致癌物第II階段酶誘導的解毒作用,及抑制致癌物第I期酶的活化。
咖啡多酚類,如木脂素植物雌激素和類黃酮具有抗癌特性,咖啡酸具有抑制去氧核醣核酸DNA甲基化的能力,能夠避免腫瘤抑制基因及DNA修復酶的變少,亦有研究發現咖啡可降低DNA鏈的斷裂,並參與腫瘤發生過程的各種途徑,如細胞週期調控、發炎和細胞的凋亡。
另外,咖啡中的綠原酸具有抗氧化、降血糖等作用,綠原酸的降解產物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而慢性高胰島素血症和胰島素阻抗被確認是某些癌症的高風險。
近年有研究發現,酚酸類可促進體內合成穀胱甘肽(glutathione),以對抗致癌物亞硝胺,但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將咖啡酸(caffeic acid)列為2B類致癌物,亦即其可能對人體致癌,但只限於膀胱癌,咖啡中的丙烯醯胺則列為2A類。
或許大家看到咖啡中的成分分別被列為2A及2B類致癌物,感覺很害怕,但若與酒精飲料、菸草及檳榔相較,這三者的致癌危險性最高,為第1類致癌物;泡菜及咖啡酸為第2B類,事實上,很多日常食品中亦含有2A類的丙烯醯胺,特別是高溫油炸物;咖啡因及茶則為第3類,由此可見,生活中的致癌物實無可避免,飲用咖啡只要不過量,就不必太過擔心。
適量咖啡可降低疾病死亡率,但與癌症死亡率較無相關
Malerba在2013年的統合分析,涵蓋了23個前瞻性研究,在對吸菸實項的校正後,發現每天喝咖啡最高量的族群,相對每天喝少於1杯咖啡的族群,可減少死亡率12%(95% CI, 0.84-0.93),每天若多喝1杯咖啡,死亡率即可下降3%(95%CI 0.96-0.98),其有劑量效應的關係,其同時發現咖啡對下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有輕微的顯著相關,且每天若多喝1杯咖啡,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可下降2%(95% CI,0.95-1.00),但於癌症死亡率部分,喝咖啡並無此效果。Ruiz的研究也發現適量的咖啡確實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在美國,男性比女性、吸菸者比不吸菸者、白人較黑人咖啡消費量較高,因此除一般族群的死亡率,有學者亦特別分析性別或地域是否亦可能造成差異,其中,Je的統合分析,以20個前瞻性研究,得到類似的結論,每天喝咖啡最高量的族群相對每天喝少於1杯咖啡的族群,可減少死亡率14%(95% CI 0.80-0.92),其也發現男性和女性喝咖啡的效益相當(男性相對風險值RR0.81,95% CI 0.73-0.90,女性RR 0.84, 95% CI 0.79-0.89),較特別的是其多加上地域性的分析,結果發現歐洲的研究喝咖啡效果較佳(RR 0.78, 95 % CI 0.70-0.88),其次是日本(RR 0.82, 95 % CI 0.73-0.92),最後是美國(RR 0.92, 95 %CI 0.84-1.00)。
Crippa的分析涵蓋21個前瞻性研究,探討咖啡與各類疾病死亡率的劑量效應關係,發現咖啡的飲用與全死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有非線性相關(p<0.001),且針對全死因死亡率,最大降低風險的劑量為每日4杯(RR 0.84, 95 % CI 0.82-0.87),針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大降低風險的劑量為每日3杯(RR 0.79, 95 %CI 0.74-0.84)。
Ding等人的研究則發現咖啡可降低總死亡率,Loftfield等總結為咖啡透過影響發炎、肺功能、胰島素敏感性和憂鬱症等有利因素而降低死亡風險。
至於癌症死亡率,除了Lehrer在2014年針對96個女性乳癌的追蹤研究,發現每日喝3杯以上咖啡者相對於每日喝1杯咖啡者,死亡率較高,及有研究發現其可升高大腸癌的存活率外,大部分皆認為與咖啡的飲用沒有顯著相關。
CI:信賴區間、↑:風險增加、↔:風險未變、↓:風險減少
本表修改自文獻Cano-Marquina, 2013
Freedman分折了229,119位男性及173,141位女性(共402,260位,年齡介於50~71歲之間),共追蹤12~13年,發現每天喝1杯咖啡,可降低男性及女性約5%死亡率,喝2~3杯可降低男性10%、女性13%的死亡率,4~5杯所降為最多,男性為12%、女性為16%,但喝至6杯以上者,則死亡率又稍稍上升,呈現J型曲線關係,表示若想要降低死亡率,以每天喝4~5杯咖啡的效果最好。
責任編輯:歐陽蓉
核稿編輯:黃楸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