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虔熙

從感冒問到喝奶,甚至是阿嬤的血壓...天母名醫「糖果叔叔」張虔熙:兒科醫師治療的不只是小孩,而是一家子的疑難雜症

撰文者: 陳麗婷/攝影:蔡祖芸2020-06-29

「這顆糖給你吃,妳喜歡看冰雪奇緣嗎?這貼紙送你喔。」來到診間的小女孩,眼淚早已在眼眶打轉,一聽到醫師溫柔聲音、和藹笑容,立刻破涕為笑,配合著醫師的各項檢查。

他是小兒科醫師張虔熙,更是孩子們喜愛的「糖果叔叔」,問他為何這麼會哄小孩子,他笑言這彷彿是與生俱來的使命,就是要當兒科醫師。

不枉父親期許,成好口碑兒科醫師

會當上兒科醫師,有一部分是因為父親的期許。張虔熙回憶起小時候,擔任公務員的父親買給他們的玩具或文具,多少都和醫師有關,例如聽診器玩具,甚至父親會給他一張紙,和他們玩著醫師看診以及寫病歷的遊戲。就在耳濡目染下,張虔熙及弟弟張虔瑞沒讓父親失望,長大後均以醫師為職志,他成了小兒科醫師,張虔瑞則為家醫科醫師。

不過,具有冒險精神的他,當年選擇專科時,外科及小兒科都是他喜歡的科別。他自認膽大心細,尤其小時候經常將時鐘等物品拆卸再重組,如同外科所需的膽大及手術技巧精神。但當時父親曾與他討論,認為外科醫師在50歲後,可能因眼力與體力等問題而受到限制,兒科則能夠長久經營,較不受年齡的影響,因而選擇了小兒科。

張虔熙在台北醫學院畢業,經歷了台大醫院住院醫師、陽明醫院總醫師,以及台大醫院小兒部進修小兒過敏氣喘次專科後,於15年前選擇自行開兒科診所。雖然沒有走上外科領域,但張虔熙形容,膽大心細的個性,在小兒科醫師的工作上,也成了最佳利器。

張虔熙舉例,自己很喜歡騎公路車,甚至曾經騎上武嶺、花蓮七星潭,還和好友報名參加香港一年一度的環公路賽,達成2小時完賽目標,騎公路車時,除了大膽與果決外,還需隨時注意週遭的狀況與速度,這種心細的觀察力,也是小兒科醫師所需要的。

診治小孩前,最要緊的是先說服家長

張虔熙回想,開業後曾碰到有一名4歲小女孩,因發燒1天半,阿公帶著她就醫。張虔熙從細微處觀察,認為小女孩不像是阿公所說「只是感冒」,細察患者的身體症狀,包含眼睛紅、嘴巴破皮、四肢腫脹,讓他懷疑是川崎氏症,便說服阿公趕緊帶孫女轉診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老人家覺得應該再觀察1、2天,只希望我先開藥。」但張虔熙不放棄向阿公解釋,感冒引發的眼睛紅是結膜發紅,而小女孩是黑眼圈處有一點泛白,再加上胸前皮膚長了紅斑疹,依據其經驗判斷並非小感冒。

張虔熙認為,若只擔心家屬怪罪醫師讓他們白跑一趟,很有可能耽誤孩子的治療,因此,他勸阿公,「寧願多跑趟醫院,就算不是川崎氏症,大家也都放心,若是川崎氏症,立即治療,就能避免孩子心臟引發動脈瘤等風險。」

診治小孩前,最要緊的是先說服家長。還好阿公被說服,將孫女轉診到醫院檢查,確診為川崎氏症,小女孩在第一時間獲得了最好的治療與照護。「我感到很驕傲。」張虔熙說,家長們會帶孩子來找你,代表了信任,因此,必須以細心的觀察與專業判斷,不放過任何可能潛在的疾病,為孩童們的健康把關,這是基層醫師的重要職責。

小兒科醫師考驗的是耐性,因為孩子們往往無法清楚表達疼痛或哪裡不舒服,而張虔熙練就了敏銳觀察的能力,除了了解孩子的臨床症狀之外,經常從孩子一進診間開始注意他們的走路狀態或表情。

「孩子走路一跛一跛或痛到不敢走,走進診間時有沒有笑容。」張虔熙將這些細微的表現,當作診斷依據之一。此外,張虔熙擅長用細微的舉動,安撫孩子們看診時緊張的情緒,例如家長抱著不到1歲的孩子就醫,從眼神就看出孩子很害怕,這時他會先輕拍孩子的肩膀或胸前,對孩子講講話,讓他熟悉醫師及周圍環境,等待個1、2分鐘再開始看診,通常能減緩孩子因為突然面對冰冷的聽診器而緊張大哭,而他的細心和謹慎,也贏得了家長的信賴。

為了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張虔熙用了許多巧思,例如在聽診器上別了小玩偶,或綁著原子小金鋼,隨時準備維他命糖果來安撫害怕看診的孩子。他笑說,很多孩子已經知道診間有糖果吃,經常直接走進診所想吃糖果,而他也成了名符其實的「糖果叔叔」。

病人掛一個號,卻要處理一家人的疑難雜症

張虔熙的耐心不僅在小孩子身上,診所同仁潘思螢說,經常碰到年長者看病或帶孫子看診,因他們有時會沒聽懂醫師的解釋而一再拋出問題,張醫師卻總是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的回答,直到他們理解。

此外,有時同仁在協助患者掛號或領藥時,會碰到患者抱怨等候看診時間太久或過號久候等問題,張虔熙聽到後,也會從診間走到掛號檯,耐心地向患者說明,例如前一位患者症狀較複雜等狀況,希望患者體諒,通常患者看到醫師出面安撫,情緒會較為平靜。

小兒科醫師擔負的往往不只看病,有時掛一個號,卻得處理一家人的疑難雜症。張虔熙笑說,門診常碰到小孩子看完診後,家長會從感冒問到喝奶,再問到孩子大便狀況,甚至阿嬤或家長緊接著問起血壓等問題,這種情況早已見怪不怪,但在時間允許下,張虔熙通常讓大家「問到飽」。

有一次遇到一位家長,向醫師抱怨自己的看診時間比其他人短,因為一時解釋不清,張虔熙大聲告訴那位家長「你的時間沒有比別人少」,這句話卻讓他足足難過了2天,他認為自己不該讓家長感到不舒服,而應體諒家長擔心孩子的心情。

「有了小孩後才配當小兒科醫師。」張虔熙發覺,有了小孩之後,更了解父母想聽到哪些資訊以及安慰的話。他以自己孩子發燒為例,起初1小時量1次體溫,後來發現太過度緊張,小孩子也太累,回歸醫師專業,其實當孩子活力不錯時,一般來說,4小時量一次體溫即可。正因為了解到父母面對孩子生病的緊張情緒,也讓他知道該如何與家長們溝通。

開業壓力大,憑藉耐力迎刃而解

「騎公路車,是對自己心理素質的訓練。」張虔熙形容,每次目標騎20公里,最難的是剩下的2公里,因為已沒有體力,卻得爬坡,這時是考驗不能輕易放棄,再累都得撐過去。

張虔熙的心靈導師、小兒科醫師周正成也曾告訴他,應經常運動,對脾氣修養有利無害。騎公路車,除了是張虔熙工作之餘的嗜好,更讓他從運動的哲學中,學習到更多耐心以及處事的圓融。

尤其在開業前,張虔熙也面臨許多擔憂,他怕自己沒名氣,到底該不該開業,然而周正成給予正面的鼓勵,他說,大家原本都沒有名氣,久了就會慢慢累積,但是,最重要的是「為人正直、不騙人、心存善良」,雖是簡單幾句話,卻是為人處事最重要的道理。

張虔熙笑說,對一位開業醫師來說,醫療專業不是最大的挑戰,而是藥師與財務管理,甚至必須捲起衣袖自己修地板,修水管或電燈管線。在他開業第6年時,曾有一名年輕藥師,竟然在即將開門看診前通知他想離職,張虔熙趕在看診前半小時,向這位藥師曉以大義,希望他至少做完這一天,好讓另一位藥師隔天接續上班。

所幸在張虔熙的說服下,這位藥師協助完成這一天的工作,然而,這樣的震撼教育還不只一次,就在不斷的痛苦經驗中慢慢學習,正如同騎公路車時必須有足夠的耐力,堅持完成每一次的挑戰。

開業15年,張虔熙靠著細心與耐心,累積了好口碑,但他不改初衷,「我們以後全靠這些孩子們,所以,我一定要好好照顧他們。」

責任編輯:林筱庭
核稿編輯:呂宇真

醫師基本資料


  • 張虔熙 醫師

  • 專長:小兒過敏氣喘、耳鼻喉

  • 診所:張虔熙小兒科診所

  • 電話:02-28361368

  • 地址:111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六段282號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