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後,我才懂得真正的功課並不是「變好」,而是...關係講師:你的不安全感其實都來自「這2件事」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文飛(Dana)2020-08-24
你說過「我值得更好的人」嗎?代表你在否定過去愛上他的自己;你覺得「都是我不夠好」嗎?連你都深信自己不好,他也會覺得你不好。《有一種分手叫不遺憾》要說的是,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分手,是在一起就註定的結果。關係講師Dana教你,如何在分手經驗中剖析自己,直視自己血淋淋的傷口。唯有明白隱隱作痛的所在,我們才能不再遺憾。


這是我第一次用身體去體會,所謂「痛苦是一個警示燈,是讓你發現還有某些自我議題沒處理的提醒」,就像是身體的痛楚是在提醒你身體機能出了問題,該檢查跟修復了的意思一樣。但當時我雖然做了很多反省,控制跟不安全感的議題仍然存在。雖然對新觀點的路徑還不熟悉,但至少這是我第一次看見可以走這條路。

我後續發現,每一次讓我痛苦的刺激發生,都是在讓我慢慢練習從「想要控制他人、外界環境」到「回到自身內在核心,處理內在議題」兩種思考路徑之間轉換的過程。這有點像是剛搬家,你可能搬到離舊家不遠的地方,但你總是會不知不覺走回舊家,因為還沒熟悉新家的位置。可能第一次是走回舊家前才發現自己走錯,下次發現走錯的時間點會越來越早,直到你可以一邊玩手機、一邊想事情就自動化地走到新家為止。

這就是一個觀點的選擇,你可以把痛苦視為來折磨你的魔鬼,也可以把痛苦視為一個提醒自己還不夠有安全感,讓自己走向幸福的必要試煉。兩種看法都沒有錯,但所產生出來的人生結果卻會非常不一樣。每一個觀點的選擇,都有它相對應的結果。

但我們總是會有過渡期,舊觀點跟新觀點很常會打架,而且舊觀點總是比較強悍。它會讓你產生懷疑,讓你認為新觀點是不是癡人說夢,是不是會被「殘酷的現實」給打醒?打架時總是會引起各種不同的恐懼,引誘你不要往新觀點更靠近。

我自己當然也有經歷這個歷程,雖然走出了悲傷的泥沼,但是我還是不穩定。狀況時好時壞,而且很容易被對方影響,對方如果做出我期望中的事情時我就沒事,但如果對方反應不如我預期時,我就會非常低落,也會很痛苦。

當時我一直處於這個時好時壞的循環裡面,大概第三十幾次循環的時候,我發現了一件事,我發現我很容易因為外在環境或他人說法的不同,而影響我對分手這件事情的看法,只要換一個人我就換一個想法,如果遇到我不想接受的觀點,我就會很不想接受而且很痛苦,但我同時又很害怕對方的觀點會不會才是「真的」。

我不知道到底誰說的才是正確的,我好想要找到一個確定而且正確的答案,而且最好這個答案還是我喜歡的答案。如果可以找到這個確定而且正確的答案,我就不用再害怕了,因為我知道結果會怎麼樣。如果結果是好的,我就可以快樂了,如果結果是不好的,我就不用繼續煩惱,反正不要繼續追求,放棄就好。

我大概花了五個月的時間在找那個「確定的答案」,但我怎麼找都找不到,每換一個人跟我說,我就會相信那個人的說法。那個說法讓我安心我就會心情好,那個說法讓我失望我就會心情不好。每天都像在洗三溫暖一樣,而且我還會上網找說法,看看其他人的「案例」。反正不管誰說的都會比我自己想得更正確就對了。而且當我充滿希望時,我的恐懼總是會不讓我長時間維持那個充滿希望的狀態,總要出來把我拉進深淵。

分手是我提的,但我覺得自己才是被甩的那個人

雖然分手是我提的,但我當時的感受是我才是被甩的那個人。因此我的恐懼內容是「他其實根本沒有愛過我,而且會很快的找到更愛的對象,然後再也不理我了」。這個觀點的背後,其實是建立在「事情完全不在我掌控之中,我也無法影響對方」的前提之上。因此在整個過程之中,我都會害怕是不是就算我「變得再好」,對方也不會回頭?會不會我們緣分真的就這樣到了盡頭了?我再怎麼樣都不會有轉圜的餘地?

1
2
3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