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會磨牙,竟是「醣」惹的禍!牙醫:要避免禍從口入,你該知道的3個「口腔健康秘密」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小垣佑一郎2020-12-03

醣類灌溉下的細菌大反撲

一段時間沒刷牙,或是有地方沒刷到時,牙齒表面會出現一層白色的齒垢,也就是牙菌斑。正確刷牙可以去除牙菌斑,並讓舌頭碰到牙齒的觸感變得光滑。

應該很多人曾經有過在牙醫診所,用紅色顯示劑把牙齒染得紅通通,藉此檢查牙菌斑分布狀況的經驗。牙菌斑如此受到重視,正因為它就是造成口腔內許多問題的元凶。

若口腔裡的衛生狀態持續惡化,食物進到嘴裡後,會帶著大量增殖的腸道害菌一起到胃裡,接著又因為虛弱的胃沒有辦法消化、殺菌,再直接保送到腸道中。結果就是打亂腸道內的菌群平衡,造成自體免疫力下降,引起免疫異常、全身性發炎、全身性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等症狀。

因此,為了避免「禍從口入」,導致引發更多體內的疾病,整頓口腔內的菌叢,避免牙菌斑堆積等口腔的保健非常重要。

我的妻子在嘗試各種療法時,曾經在我以前工作的醫院院長建議下,使用當時非常流行的次氯酸水漱口水漱口,沒想到卻因此打亂了口腔內菌叢的平衡,讓腸道菌群中的念珠球菌異常增殖而傷害到腸黏膜,導致腸漏症找上門。

當消化功能變差之後,即便特地攝取營養,也很難實際感受到成效。因此,為了讓營養能夠確實發揮作用,就必須先整頓口腔內菌叢以及提升腸胃功能。

牙菌斑不僅是食物的殘渣(食物碎屑)或口腔黏膜上脫落的東西。用顯微鏡觀察,可以發現各種大小的細菌混在一起。據說約每一毫克的牙菌斑裡就有一億個細菌。牙菌斑成熟後,除了細菌之外,還會有微生物、酵母及原生動物在裡面。

牙菌斑裡的細菌數量,每三小時就會增生兩倍。換句話說,一個細菌過了二十四小時,就會變成二百五十六個細菌。而這些細菌,大多都混在唾液中被我們吞下。

根據食物與牙菌斑的研究調查發現,牙菌斑的生成大多是由醣類進行主導。在為期三至四天的研究中,發現和沒有攝取醣類的情況相比,攝取蔗糖時牙菌斑會明顯地大量繁殖,葡萄糖與果糖則沒有明顯的差異。同時也發現到,不同醣類形成的菌叢也不同,當吃下蔗糖時,腸道害菌的比例相對增加了許多。

若牙菌斑堆積到一定厚度的話,牙齒表面會與氧氣隔絕而處於酸性的環境,甚至腐蝕琺瑯質中的礦物。因為是連人體最硬的琺瑯質所構成的牙齒都能溶解的強酸性,就算使用電鑽也無法徹底清除。即使強度尚不足以腐蝕琺瑯質,也會因鏈球菌發出酸性物質而導致蛀牙。

「蛀牙」及「牙周病」被稱作為牙科的兩大疾病,其中,蛀牙是早在1800年代就頻繁出現案例的疾病。根據許多學者的研究,蛀牙的原因在於蔗糖,也就是精製砂糖的攝取量增加。自古以來,砂糖就廣泛被用來保存食品,本身具有防止細菌繁殖的功能。

但另一方面,也有些少數細菌是靠砂糖來進行繁殖,例如造成蛀牙的鏈球菌就是其一。也就是說,當我們攝取砂糖後,不僅口腔內的常在菌受到很大的傷害,鏈球菌的數量也會加倍成長,讓蛀牙的機率大幅提升。成為蛀牙原因的鏈球菌,是藉由將醣類儲藏於胞內來進行增殖。若鏈球菌已經存在於口腔中,即使吃完甜食就立刻刷牙,也沒有辦法改善惡劣的環境。

醣類會殺害腸道益菌,讓口腔內只留下害菌。這個結果也關係到牙菌斑的發育和生存。而且,醣類是腸道內的念珠菌及大腸桿菌的最愛。如果出現常常放屁、有體味、便秘、過敏等症狀,都是腸道菌群平衡被打亂的警訊。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