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4位成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為何一堆人都量錯?醫師教你3口訣、6步驟正確量血壓

量血壓,量血壓姿勢,量血壓正常值,量血壓最佳時間,量血壓時機,量血壓前要休息多久

根據統計,台灣18歲以上成人,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林勻熙 整理2024-05-16

血壓正常值
量血壓最佳時間
量血壓前注意事項、測量正確姿勢
3口訣正確量血壓
高血壓致失能、死亡?預防高血壓6建議

{DS}

根據衛福部數據顯示,台灣約有529萬人罹患高血壓。因應5/17為世界高血壓日,臺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林彥宏提醒,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血管硬化,進而引發心衰竭、腎臟病、中風等併發症,建議民眾依循3口訣,養成正確養血壓習慣。

血壓正常值

血壓,指的是血液從心臟送出時,對動脈血管壁的側壓力。心臟送出血液打入動脈時的壓力為「收縮壓」,心臟舒張血液回流的壓力為「舒張壓」。以往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值為舒張壓140 mmHg,收縮壓90mmHg,台灣高血壓學會及心臟學會於111年5月發布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下修高血壓標準並採居家血壓取代門診測量。以下為血壓正常值參考:

收縮壓
舒張壓
血壓正常值
<120 mmHg
<80 mmHg
血壓偏高
120~129 mmHg
<80 mmHg
第一期高血壓
130~139 mmHg
80~89 mmHg
第二期高血壓
≧140 mmHg
≧90 mmHg

根據統計,台灣18歲以上成人,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林彥宏指出,台灣成人高血壓盛行率超過25%、65歲以上患病率更超過50%,近年高血壓更出現年輕化趨勢,與飲食習慣、壓力大的生活型態有關。

量血壓最佳時間

有些民眾在醫院量血壓會有「白袍症候群」狀況發生,因此建議居家規律測量較為準確。新竹東元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彗倫指出,白袍症候群的原因通常來自患者到醫療院所看到醫護人員的不確定感,進而影響情緒或造成突發壓力,使交感神經興奮,造成心跳加快、血壓變高。

對此,中華民國內分泌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陳維健指出,以居家測量的血壓為準,量血壓最佳時間為早上起床及睡前,建議民眾早起、心情放鬆時,在量血壓前休息5~10分鐘再測量;睡前同樣也是心情放鬆的狀態休息5~10分鐘再量。活動後、生氣或情緒起伏較大時避免量血壓。

量血壓前注意事項、測量正確姿勢

購買血壓計應至具有「藥商許可執照」藥局或醫院購買,並挑選有衛生福利部核發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的血壓計,使用時依產品說明書的指示使用,也要定期校正以確保精準度。根據台灣高血壓學會衛教影片說明,測量血壓前30分鐘應避免以下幾種行為:

  • 進食
  • 抽菸
  • 喝酒
  • 喝咖啡、茶
  • 運動
  • 洗澡
  • 勿憋尿

測量血壓時,應找一個安靜、溫度適中的房間、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手平放與心臟同高的桌子、雙腳平放自然採地,不交叉、不翹腳,以及靜坐休息5分鐘,在測量時不要說話、不要移動。關於量血壓姿勢,以下依台灣高血壓學會說明整理:

  • 將欲量測的手臂放置桌上
  • 手心朝上前臂平放桌上,上臂的中段與心臟同高
  • 穿著寬鬆輕薄的衣物測量,避免因為捲袖子而造成壓力,影響血壓準確度
  • 將壓脈帶肘關節上兩指福的高度位置處,鬆緊程度約為兩指
  • 按下血壓計開始測量,測量期間放輕鬆、不說話、不移動
  • 第一次測量結束後記錄下血壓值,期間不說話,休息1分鐘後再測量第2次,同樣記錄下測量值,紀錄兩次的收縮壓、舒張壓及脈搏並取兩次平均值

3口訣正確量血壓

因應世界高血壓日,台灣高血壓學會推動「3口訣」呼籲民眾建立正確量血壓認知。3口訣分別為「居家量血壓」、「130/80標準」與「722原則」。

  • 居家量血壓:民眾可購買經核可認證的血壓計,以養成居家測量習慣,避免身處陌生環境或受心情等因素影響測量值。
  • 130/80標準:高血壓定義與控制目標自140/90 mmHg下修至130/80 mmHg。
  • 722原則:血壓測量應連續測量7天、每天早晚2次、每次2遍間隔一分鐘取平均值。

高血壓致失能、死亡?預防高血壓6建議

高血壓是引發各器官病變的主要風險因子也是心腎疾病的高風險因子。林彥宏表示,高血壓若未控制,可能造成心肌肥厚,心臟舒張與收縮功能受影響,久而久之演變為心衰竭;而長期體內高壓亦會造成腎臟腎絲球硬化甚至進一步惡化為腎病變。

林彥宏示警:「嚴重心衰竭五年死亡率超過50%,比多數癌症還高;腎臟病常則列我國十大死因,可以說,心腎病變是造成台灣民眾失能與死亡的最大元兇,足見人人都應及早預防高血壓,管理心腎風險。」

林彥宏表示,心衰竭治療藥物近年加入SGLT2抑制劑,具有同時管理血壓、腎病變與心臟功能的效益,數據指出,患者用藥後可減低因心衰竭或心血管事件住院風險、減緩腎功能惡化、降低蛋白尿、減少腎病及心因性因素相關死亡率,也可下降血壓。林彥宏也提醒,民眾日常可建立運動習慣、戒菸、飲食調整、減少鈉攝取、減重或減少飲酒等方式來維持血壓健康。

【延伸閱讀】
高血壓恐讓你頭暈、視線模糊...醫師公開:想量血壓,你應該在「2個時間點」量最準!

資料提供:台灣高血壓學會;參考資料: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