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檢傷分類如何進行?如何分級?急診五級檢傷分類基準總整理
急診五級檢傷分類是根據患者的病情危急程度分成五級,以建立優先就診順序,即時搶救重症病患生命。(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急診是什麼?
急診五級檢傷分類定義、顏色區分
急診五級檢傷分類項目
急診檢傷分類判斷依據
急診塞車成日常?5項急診資訊即時查詢
{DS}
急診並非先到先看!急診檢傷分類是根據患者的病情危急程度,建立優先就診順序,以即時搶救重症病患生命。急診處的檢傷分類如何進行?第幾級屬於危急情況?急診檢傷分類顏色分別為何?以下整理急診五級檢傷分類基準。
急診是什麼?
美國急診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 ACEP)對於急診醫學提出的定義為急診醫學是致力於診斷和治療不可預見的疾病或傷害的醫學專業,包括初步評估、診斷、治療、多名臨床醫生或社區資源之間的護理協調,以及對任何需要快速醫療、外科或精神護理的患者的處置。
美國急診醫學會指出,急診醫學可以在各種環境中實施,包括但不限於醫院和獨立的急診科 (ED)、緊急護理診所、觀察醫療單位、緊急醫療響應車輛、災難現場,或透過遠端醫療。此外,急診醫學還包括社區緊急醫療應變、醫療控制和備災的規劃、監督和醫療指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症暨外傷中心急診部副主任林冠合在台灣急診醫學會(Taiw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期刊「台灣急診醫學通訊錄」第六卷第六期提到,急診主要是對急性病症和嚴重外傷進行緊急適當的處理,以拯救其生命、縮短病程、保留其肢體或維持其功能。
急診五級檢傷分類定義、顏色區分
急診五級檢傷分類即為醫師在短時間內綜合以上,判定出一個符合實際現況急迫度的檢傷級數。台灣急診檢傷與急迫度分級量表(Taiw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TTAS)分為第一級「復甦急救」、第二級「危急」、第三級「緊急」、第四級「次緊急」、第五級「非緊急」。檢傷分類定義與顏色區分說明如下:
TTAS級數 | 病情輕重 | 定義 | 可能等候時間 | 顏色 |
第一級 | 復甦急救 | 病況危急,生命或肢體需立即就醫。 | 立即急救 | 紅色 |
第二級 | 危急 | 潛在性危及生命、肢體及器官功能狀況,需快速控制與處置。 | 10分鐘 | 橘色 |
第三級 | 緊急 | 病況可能持續惡化,需要急診處置,病人可能伴隨明顯不適的症狀,影響日常活動。 | 30分鐘 | 黃色 |
第四級 | 次緊急 | 病況可能是慢性疾病的急性發作,或某些疾病之合併症相關,需要在1~2小時做處置,以求恢復,避免惡化。 | 60分鐘 | 綠色 |
第五級 | 非緊急 | 病況為非緊急狀況,需做一些鑑別性的診斷或轉介門診,以避免後續之惡化。 | 120分鐘 | 藍色 |
台灣急診五級檢傷分類依患者病況急迫度分為第一級「復甦急救」、第二級「危急」、第三級「緊急」、第四級「次緊急」、第五級「非緊急」。(圖/翻攝自 衛生福利部)
急診五級檢傷分類項目
根據健保署資料,台灣急診檢傷與急迫度分級量表(Taiw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TTAS)分級項目如下:
第一級「復甦急救」,立即處理
- 心跳、呼吸停止,肢體及嘴唇發青、發紫
- 體溫>41℃或<32℃
- 無意識、意識混亂,如:對疼痛刺激無反應、只能呻吟或說單一字句、只有疼痛刺激才會睜眼
- 持續抽搐且無意識
第二級「危急」,可能等候時間10分鐘
- 急性意識狀態改變(語言與動作遲滯,但尚可溝通)
- 持續胸悶、胸痛且冒冷汗
- 低血糖(<40mg/dl)
- 大量血便、黑便、嘔血
- 外傷造成之大量出血,頭頸軀幹骨盆部位血流不止
- 槍傷,頭、頸、軀幹鈍傷、穿刺傷,開放性傷口疑似骨折
- 高處墜落、車禍(乘客被拋出車外)、頭部撞擊後曾失去意識
- 突發性視覺改變
- 免疫功能不全且發燒
- 會陰部穿刺傷與大量出血,生殖器腫脹變形
- 外傷或接觸化學物質後出現的神經功能異常(動作與感覺改變)
- 化學物質濺入眼睛
- 疑似藥物過敏導致呼吸困難
- 螫傷,咬傷導致呼吸困難或意識改變
第三級「緊急」,可能等候時間30分鐘
- 走動時明顯有呼吸急促
- 經期逾期且腹痛
- 無法控制的腹瀉或嘔吐
- 外傷後肢體腫脹變形疑似骨折/脫臼
- 咖啡色嘔吐物或黑便
- 高血壓(收縮壓>200mmHg或舒張壓>110mmHg)且沒有任何症狀
- 抽搐後意識已恢復
- 廣泛性紅疹/水泡
- 毒氣或其他氣體吸入,無呼吸窘迫徵象
- 急產(宮縮>2分鐘)
第四級「次緊急」,可能等候時間60分鐘
- 局部蜂窩性組織炎
- 解尿疼痛但沒有發燒
- 陰道點狀出血
- 急性咳嗽但沒有發燒
- 發燒但無其他不適
- 反覆性疼痛或暈眩
- 持續性打嗝
- 厭食/缺乏食慾,生命徵象正常
第五級「非緊急」,可能等候時間120分鐘
- 習慣性便祕
- 慢性腹水,欲抽腹水
- 肢體水腫,生命徵象正常,無其他不適
- 慢性噁心、嘔吐或打嗝
- 直腸內有異物但生命徵象正常
- 關節腫
- 輕微擦傷,瘀青,軟組織受傷
- 螫傷或咬傷,但無發燒或疼痛不適
- 陰道分泌物,生命徵象正常且無其他不適
- 過敏、鼻塞
- 慢性失眠
- 輕微腹瀉,無脫水現象
急診檢傷分類判斷依據
綜合上述各級項目,台灣急診檢傷急迫度分級判定依據,包括生命徵象(Vital signs)、疼痛程度(Pain Severity)、高危險性受傷機轉(High risk Mechanism of injury),以及附加選項高血壓急症等。各自判定依據內容如下說明:
分級判定依據1:生命徵象(Vital signs)
- 呼吸:呼吸窘迫程度
- 血行動力:如血壓心跳或休克徵象
- 意識:意識狀態,如:無意識或意識程度改變、昏迷指數(GCS)、可否保護呼吸道、對刺激反應回應等
- 體溫:中樞體溫過高或過低、免疫功能狀態、外觀狀態等
分級判定依據2:疼痛程度(Pain Severity)
使用疼痛量表作為疼痛程度評估依據,所有意識清醒及能自我表達之18歲以上病人,建議以視覺類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簡稱VAS,俗稱十分量表)作疼痛指數評估;18歲以上且意識不清、無法表達或插管病人,則建議以非語言疼痛評估量表(non-verbal pain scale,NVPS)評估。
分級判定依據3:高危險性受傷機轉(High risk Mechanism of injury)
適用外傷病人,包括一般外傷、頭部外傷及頸部外傷。
分級判定依據_附加選項:高血壓急症
使用高血壓急症主訴項目時,在檢傷站所測量之血壓必須符合高血壓急症基準(SBP≥200mmHg 或 DBP≥110mmHg)。
- 有任一症狀:呼吸短促、胸痛、頭痛、眩暈、噁心、嘔吐,且SBP≥220mmHg或DBP≥130mmHg屬「二級」危急
- 有任一症狀:呼吸短促、胸痛、頭痛、眩暈、噁心、嘔吐,且SBP200-220mmHg或DBP110-130mmHg,或是無症狀但SBP≥220mmHg或DBP≥130mmHg屬「三級」緊急
- SBP200-220mmHg或DBP110-130mmHg則為「四級」次緊急
急診塞車成日常?5項急診資訊即時查詢
台灣醫學中心急診醫療經常面臨壅塞問題,衛福部表示,全國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均已於急診室出入口明顯處及醫院網頁逐項公布向119通報滿床(載)、等待看診人數、等待推床人數、等待住院人數、等待加護病床人數等五項急診即時訊息。民眾若欲至大型醫院急診就醫,皆可事先至該醫院網頁、衛生局網頁、及衛生福利部網頁查詢。
衛福部也提醒,急診並非先到先看,看診的優先順序是依其傷勢而定(非依掛號順序),若有急症就醫需求,建議民眾可先至就近適當之醫院就醫,以避免久候。另外,依據全民健康保險法第41條規定暨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112年11月22日召開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給付費用醫院總額112年第4次研商議事會議決議辦理。公告修訂「全民健康保險急診品質提升方案」第九版,自中華民國一百十二年十二月一日起生效。期提升急重症照護品質及效能,適切滿足民眾就醫需求,保障全體國民生命安全與健康。
參考資料:
Definition of Emergency Medicine,by American College of Emergency Physicians
急診需要面對的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再進化(台灣急診醫學會)
台灣急診檢傷急迫度分級量表(衛生福利部)
檢傷分類民眾衛教版(健保署)
【延伸閱讀】
急診不是「先到先看」!看診順序原來要靠「檢傷分類」,急診科醫師帶你看懂:最久要等2小時
OHCA是什麼?救得回來嗎?學會OHCA急救流程提高存活率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