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水分過多,手指按壓小腿會凹陷
喝水就水腫 可能心肝腎有病?
夏天流汗量大,身體易缺水,倘若水喝得不夠多,有可能因為排尿量過少,導致泌尿道感染,或是讓尿液的草酸鈣、尿酸濃度增高,增加尿道結石(如:腎結石)、痛風發作的風險。
而有腎結石的患者,常會被建議要攝取充足的水分,來降低結石的復發。不過,二○一三年五月,在《美國腎臟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JASN)最新發表一項囊括十九萬人的八年追蹤研究,卻發現每天至少喝一次含糖飲料的人比每週喝含糖飲料少於一次者,得到腎結石的風險高出二三%。可見得含糖飲料,並不適合做為人體水分補充的替代品。
人的體內有六成到七成是水分,當人體缺水時,有可能導致血液量減少,讓血壓下降,輕微會出現口渴、頭昏、心跳加快、尿液減少的症狀,嚴重時,有可能導致腦循環不足,甚至引起肝、腎衰竭。
但水喝得太快、太多,腎臟來不及排出時,又會讓體內的電解質失衡,有可能引起低血鈉(俗稱水中毒,血鈉值低於一百三十五毫克當量/升,正常的血鈉值是一百三十五到一百四十五毫克當量/升,)易造成腦水腫,同樣會覺得頭昏,也可能會全身抽筋、失去意識而昏迷。
本週由專精腎臟學的朱柏齡醫師,分享正確喝水關鍵之道。
尿少色深,身體已經缺水了
健康成人,每天從體表蒸發的水量約在五百到八百毫升左右(又稱無感水分流失),每天適當的排尿量約在一千到一千五百毫升左右(每天約會解尿五到七次)。因此,每天所需的飲水量,約在一千五百到二千五百毫升左右。若大量流汗時,須增加飲水量。
一旦出現輕微缺水的情況,人體會啟動調節機制,一是會覺得口渴,驅動喝水的渴望,二是尿量減少,尿液的顏色,也會因為尿液濃縮而變黃變深。
1
2
3
單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