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米樂

撰文者: 施穎瑩2007-12-17

十一月中下旬起,住在都市的你,大概沒注意到,今年二期稻作進入收割期。今年我們發現,不同於以往,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收割活動:

十二月二十三日,在台北大直商圈內,將會有一場盛大的手工割稻盛況。在黃金豪宅地段,藝術家林銓居,在一家建設公司的支持下,得以利用一千坪土地種稻子,進行行動和地景藝術創作。八月種稻以來,這豪宅旁的稻田,吸引不少人駐足。

往中部的彰化走,二林鎮香田里一所迷你小學香田國小,十一月下旬的收割日,全校師生都開心下田,校長柯惠香將種稻結合教育,讓小朋友認識「地方特色產業」。

再往南走到台南後壁鄉,一群打扮時髦的婦女們,站在牛車旁吃「割稻飯」。過去,農田主人為招待前來幫忙收割親友,總會準備飯肉在田間享用,如今,已被轉化成觀光活動。

林林總總台灣米 點點滴滴台灣情

對於這些有趣的現象,我們稱之為「稻米新文化」,有人把種稻當藝術,有人拿來當教育材料,也有人轉為為觀光題材。感覺中,現代人飯越吃越少了。數字可以證明這現象,民國五十年,國人每人每年吃掉一百七十八公斤稻米,現在每人每年卻吃不到四十五公斤,下降了七五%。我也是那飯量變少的人之一,小時候一餐兩碗飯,到現在,一天可能只吃一到兩碗飯。

但九月十五日,我無意中逛進農委會在台北世貿二館舉辦「優質台灣米博覽會」現場,經過每個攤位,在銷售人員的熱情推薦下一一試吃,我驚訝的發現,同樣是白米,但香味、口感皆不同,有的是純米香,有的帶芋頭香,有些香味也說不出,只是覺得:好香!吃這麼多年的米,竟難得好好品味它們。

我的「新發現」還包括:台灣的米五花八門,比較流行的良質米有十三種!包括台2號、9號;台農67號、71號、越光米等,且每年農委會會選出十大經典好米。

1
2
3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