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什麼?一個經濟學家的無星級開味指南》
美食反指標:正妹很多的餐廳,千萬別進去!
Mr. Cook@flickr, CC BY-SA 2.0
這是一個關於找到好食物、找到簡單又好吃食物的故事。作者用他經濟學家獨到的視角,讓我們明白:只要拋開五星級的迷思,就能讓你我在『無星級』的小攤子、小餐館,享用到物美價廉的好東西!
如何在餐廳花小錢吃到好料?
在美國,高品質食材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一流餐廳是有一流食材沒錯,但通常價格不斐。魚要空運,野味要獵捕和運送,新鮮蔬菜和手工乳酪需要人工栽培,你必須為此付出代價。採用絕佳新鮮食材──好到可以原汁原味端上桌──的美國餐廳,一個人的晚餐花費通常要50美元以上。
紐約的Masa,是公認美國最好的餐廳之一,甚至很可能是最好的壽司店。老闆兼主廚雇了一個人在東京築地魚市場負責採買,採購員買好當日漁獲,會在第一時間運到機場,送上直飛紐約的班機。魚一通過紐約海關,在機場等候的貨車司機就會打電話給Masa,告訴他們漁獲將於幾點抵達店裡。在Masa一客基本的晚餐要價450美元(約台幣13,500元)。
如果你願意付、也付得起這個價錢,好極了──儘管吃吧。但如果你想吃非常好的便宜餐食,你必須了解:好食材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想要在餐廳花小錢吃到好料,首先,不要點那種原料密集(ingredients-intensive)的菜餚。在比較貧窮的國家,我們多半會碰到食材選擇較少、衛生水準也較低的餐廳,但是這些餐廳的食材通常會很新鮮;因為餐廳距離農場可能只有15分鐘,幾乎天天收到新鮮貨。例如在海地和泰國,我曾一邊看船上漁夫從海中撈魚或海螺,一邊吃當天上午的漁獲當午餐。不需要神奇的醬汁或創新的廚藝,就好吃極了。然而,那不是我們所熟悉的世界。我們能做的,是設法去找到還算不錯的加工食品。
走進星巴克,當然是喝咖啡最划算!
另一個判斷餐廳的方法,是先評估它們享有的交叉補貼(cross-subsidies),或者說,「未享有的交叉補貼」也行。「交叉補貼」雖然是經濟學術語,但意思一點也不難懂:一家公司的產品,是否從它的周遭環境,獲得正面或負面的幫助?
比方說,有些拉斯維加斯賭場,會有好餐廳供應低價好食物來吸引你進場賭博,因此你可以說這是「賭博補貼食物」。從前巴黎的餐廳,常開在屠宰場附近,這樣就能快速又輕易取得最好的肉、腸子和內臟。
如果你常常外食,你會發現交叉補貼的例子俯拾皆是。
譬如星巴克。打從一開始,這家連鎖店就徹底改變了美國的咖啡消費習慣。即使是討厭星巴克的人,通常也會承認這家咖啡館剛開始時,咖啡煮得比大部分競爭者好喝。但隨著版圖擴張,它需要更注重營業額和高利潤率。原味咖啡不足以維持這麼多分店經營下去,因此它開始賣更甜的飲料。
今天,這家連鎖咖啡專賣甜味、以牛奶為基礎的飲料,很多這些飲料與咖啡之間只有某種間接或更遠的關係。現在我們去這家店消費,所享用的咖啡品質,是用牛奶和糖來補貼的。星巴克的「咖啡形象」和咖啡香,只是推銷甜飲料的工具。這表示,如果你愛喝原味的星巴克咖啡,來這裡就對了,因為你將享有交叉補貼的好處。但如果你喜歡的是含有大量牛奶和糖的咖啡,你就被當凱子砍了──在這種情況下,或許你應該在家自己沖泡,便宜多了。
菜單上,哪道菜最不起眼?就是它了!
另一個思考餐廳的角度是:要善用餐廳裡提供的侍者。
外出用餐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就是問侍者該點什麼菜。這時,問對問題很重要。想想看侍者的誘因──他們通常有足夠的誘因推銷高利潤的品項,或是當天廚房已經準備好一大堆的標準菜色。昂貴的餐廳如此,某些特定類型的餐廳尤其如此,例如做很多觀光客生意的餐廳。
換言之,絕對不要直接問侍者「你建議點哪道菜」,他們多半會引導你到菜單上利潤最高的品項,更可能為了想快點打發你,而胡亂建議一番。
在豪華和昂貴──一客晚餐要花你50美元以上──的餐廳,你倒是可以先看看菜單,然後問自己:「菜單上,我最不想點哪一道?」或「看起來最引不起我食慾的是哪一道?」然後,就點那道菜。
邏輯很簡單。首先,豪華餐廳的菜單都是經過仔細思推敲的,因為廚房的時間和注意力是很寶貴的,一道菜除非有很好的理由,不會出現在菜單上。
其次,如果這道菜聽起來很差,它很可能嚐起來特別好。相反的,許多聽起來受歡迎的菜,品質可能略低於菜單的平均水準。舉例來說,你應該避免對烤雞太過熱情,尤其如果你去的館子不是烤雞專賣店(幾乎所有餐廳都不是)。烤雞通常都不差,我自己就能烤出還滿不錯的烤雞,結果也因為太熟悉了,點烤雞只是讓你體驗那種熟悉感而已。
也就是說:點其貌不揚的菜,點陌生的菜,點你最不可能想吃的東西。不過,這個做法有兩個除外:首先,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五更腸旺。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如果你天天吃烤雞都不會膩,別管這個原則了──儘管吃自己心愛的烤雞吧!
餐廳裡都是正妹,不是美食好指標
另外,如果一家餐廳裡的女客人個個時髦又美麗,我也會擔心。對我來說,那是另一個危險訊號。我會問自己:「為什麼這地方有這樣的女人?」我不是說美麗的女人有差勁的食物品味;女性當然有好品味,也有壞品味。問題在於:當你看到美女如雲時,就會有很多男人會跟著去這家餐廳,不論端出來的菜是否真的好吃。這,會讓餐廳有降低食物品質的誘因。
對我而言,通常最理想的情況是這樣的:餐廳裡的人看起來有點嚴肅,或甚至肅殺。客人臉上露出失望或厭惡的表情當然不妙,但你希望看到某種認真的態度──這意味著不論這家餐廳的價格高低,去那裡吃飯的人都會把吃飯當一回事。
拿一面鏡子,試著在鏡子前吃某個非常美味的食物:你會露出多少微笑?你看起來會多快樂和友善?恐怕沒有你想像的多。
記得1990年代初,我和朋友卡文.葛列爾在一家當時很棒但現已關門的慕尼黑餐廳Sabitzer吃飯。那是復活節後一天,整個館子連我們在內,只有兩桌客人,另一桌是一家子法國人,我敢說,他們從頭到尾看起來都在生氣。每次一道菜端出來,他們都冷哼一聲,不露任何喜色地悶著頭吃。那一餐,是當時我生平吃過最美味的一餐,他們吃光盤中每一粒碎屑,我們也一樣。
就在那一刻,我頓悟到:臉上堆滿歡樂的顧客,絕不是美食好指標。相反的,如果客人們相互吼叫,彷彿有血海深仇似的,反而值得你留意。這可能意味著,他們都是老主顧,經常去那裡吃飯,所以彼此都很熟。很多中國餐廳就是這樣,充滿著大叫大嚷的中國顧客──別問我他們是不是在吵架,我完全搞不清楚──但我想那應該是值得一試的指標。
我的另一個座右銘是:對一家餐廳來說,有好顧客,比有好廚師重要。
餐廳老闆當然知道,自己的顧客會被別人拿來當作研判指標,所以他們都會設法培養自己想要的那種顧客。1950年代當麥當勞正要開始擴張時,就煞費苦心打造「家庭餐廳」的形象。雷.克羅克(Ray Kroc)在設計麥當勞的時,就設法打消青少年在此遊蕩的念頭,他不想讓麥當勞顯得太「酷」,不要店裡有彈珠台遊戲機,或報紙販賣機,或電話亭,或香菸糖果自動販賣機,或看起來像青少年胡鬧的場所。他要快速翻桌,要客人餓了進來,吃飽就走。因此麥當勞的設計是刻意反社交的──與今天的星巴克正好相反。
和大部分其他商品一樣,飲食是一種社會經驗。它不只關乎營養、卡路里和味覺,人們會尋找適合他們的社會環境。這是你破解餐廳「密碼」的第一步。
不論我們喜不喜歡,餐飲業存在著一種經濟學上說的「長期均衡」(long-run equilibrium)。這個詞的意思是,餐廳的品質好壞,通常可以用幾種靜態特質來判斷,例如它們吸引的是什麼樣的顧客類別。
當你準備第一次光顧某家餐廳,正在考慮是否跨門而入時,不妨問自己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裡頭的客人對食物的態度,是否跟我一樣?」如果是,你很可能來到一個跟你速配的地方;若不是,趕緊轉身離開。就這樣走人或許會有點不好意思,但坐在那裡忍受食物與顧客配錯對的感覺似乎更糟。何況,與其事後不愉快,現在就終止自己與這家店之間可能的惡劣關係,反而是在幫店主一個忙。
有家新開的餐廳很不錯?快去快去….
最後,不是每個人都擅於判斷陌生的餐廳,但大多數人都懂得看人。如果你想判斷一家餐廳好壞,但找不到任何可信賴的人來問,我建議你看看是哪種人去那裡吃飯。
這是另一個在經濟推論中常用的方法。我很怕碰到一種餐廳,裡面的人個個在歡笑和微笑,一副和樂融融的樣子。華府、曼哈頓及其他很多城市的商業區,都有很多這樣的餐廳。假如我一眼望去人人都很開心,那就是我掉頭而去的時候。
別誤會,開心絕對不是壞事,但開心和美食是兩回事。很多餐廳不是靠食物吸引顧客,而是靠營造喝酒、約會和狂歡的熱絡場子招來生意並賺取高收費的。這些地方的食物通常「不差」,因為餐廳必須維持時髦的形象。它們會供應某種定價過高的各式料理,而且還會由某位知名或有點知名的大廚背書(只是這人通常不在現場)。它們不是最差的吃飯地方,但如果要我花自己的錢吃飯,我通常對之敬謝不敏。
如果你想光顧這類餐廳,要避開頭兩個禮拜,因為這時候它們的廚房作業還沒上軌道。最理想的造訪時間,是開張的頭四到六個月,因為這類餐廳在剛開張時,通常會花很多心思去贏得好評;也因為有名廚代言,它們很快會獲得評論。這位名廚──或某個能幹的代言人──在剛開始也會隨時在場候教,好跟那些世故的食評家和聰明的食物部落格作者博感情。於是,這地方聲名大噪,成為重要的聚會場所,笑聲談話聲降臨。而這時,就是你應該停止再去的時候了。斬斷情絲,莫回頭。
2005年,當名廚李察.桑多瓦(Richard Sandoval)的餐廳Zengo在華盛頓特區開幕時,那真是一個特別的地方。他們供應一些美妙絕倫的拉美與亞洲料理,包括生魚片、香酥角、炸餛飩皮包鮪魚捲。裝潢很酷,店內瀰漫一股四海一家的氣氛。這家餐廳開在華府一個新近都市更新區,緊鄰一座大體育館。我跟太太說,如果你喜歡這家館子,那我們就要趁早去,它很快就會毀了。
如今,Zengo仍在,也還不錯,但我不會花自己的錢去那裡,過去幾年都是如此。因為桑多瓦已經把他的時間花在其他投資事業上了,這個館子現在可以靠它的酒吧活下去,最創新的菜嚐起來也不再新鮮。看看Zagat.com網站上的美食評論,就說明了一切:
「這是我最喜歡的華府餐廳之一──極棒的酒吧,美妙的裝潢,食物也可口。」
看見了嗎,他們把「食物」排在最後。
還有,任何餐廳如果每年發動一場母親節促銷活動大空襲──如Zengo所為,你最好別輕易上鉤。記住:這本書談的是如何用最划算的價格吃到最好的食物,無關裝潢,儘管Zengo的裝潢依然漂亮。
我也發現,過去十年來,時尚餐廳的生命週期加快了。過去,一家好玩的餐廳需要一、兩年時間,才會變成一個充滿快樂面孔、歡樂社交、廚藝卻衰退的場所。現在,似乎只要六個月或更短。也許,問題出在網路──各種評論傳播得比以前更快。所以,如果你發現一家新的時尚餐廳,很喜歡的話,趕緊去、一直光顧──千萬別等。
書名:中午吃什麼?一個經濟學家的無星級開味指南 泰勒.柯文(Tyler Cowen) 當代最重要經濟學大師之一。美國商業週刊稱他「最炙手可熱的經濟學家」。15歲時贏得紐澤西西洋棋大賽冠軍;16歲時的棋力,已經相當於今天全美一百大棋手。19歲開始發表經濟學論文,後來取得哈佛大學學位,於1989年開始任教於喬治梅森大學,長期關心社會運動與文化經濟學。2011年入選《經濟學人》「十年來最有影響力經濟學家」,《外交政策期刊》亦將他列為「2011年最有影響力思想家」。 目前除了擔任喬治梅森大學經濟系主任,同時也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他與另一位經濟學家塔巴羅克(Alex Tabarrok)共同主持的經濟學部落格「邊際革命」(Marginal Revolution),在「最受歡迎的財經部落格」票選中高居第二名,領先經濟學大師克魯曼(第三名)以及《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李維特(第五名)。 柯文不僅是當前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也是個精打細算的美食家。在這本廣受歡迎的日常飲食指南中,他建議所有想吃得又好又自在的人,要拋開「五星級迷思」!相反的,用經濟學家的眼光看看四周,也許你我身邊最平凡的巷子裡,就藏著最完美的一餐…… 重要著作:《大停滯》(早安財經出版)
作者:泰勒.柯文(Tyler Cowen)
譯者:朱道凱
發行日期:2013年07月01日
出版社:早安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