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炒比沙拉好,打破你的「買洗烹」迷思
食品檢驗專家的防毒撇步
陳良宇曾是金車食品檢驗部門的奠基者之一,而由業界轉入學界後,依然持續關注食品安全議題,更以最嚴格的標準挑選食品、食材、餐具,以最安全的方式清洗、烹飪食材,捍衛自己與家人的健康;而外食時也極為謹慎,不讓毒素、病菌有機會越雷池一步。
「食品與食材的根本差異在於,前者經過再製,後者則無。」陳良宇表示,「在飲食上,應多食用由生鮮食材烹煮而成的料理,盡量少吃再製品,尤其是易含黴菌、毒素的醃製食品;台灣人肝病、胃病患者比例偏高,正是攝取過多醃製食品所致!」
陳良宇不諱言,雖然最近幾次的食品安全事件,數家食品大廠也遭波及,但他在選購食品時,仍然是以食品大廠產品為優先;原因無它,食品大廠的衛生條件、品質控管,皆遠優於小廠。
選材》大水果攤買水果,超市買肉
在購買蔬果時,陳良宇只挑選當令且豐收的品項。常向務農岳父請益的他解釋,同一樣農產品,賣相優劣影響價格甚鉅,大多數農夫為了賺取較多的利潤,皆會噴灑農藥,唯獨當令且豐收的蔬果,因為農夫若不採收,便會過熟,價格已普遍被壓低,被噴灑的農藥劑量較少,較無農藥殘留的疑慮。
由於蔬菜無需冷藏,陳良宇認為,到超市、量販店或傳統市場購買,品質差異不大;而他偏好到大型水果攤購買水果,理由是其進出貨速度較快,水果較為新鮮,且他只買完整的水果,絕不買水果切片,因為切割正是污染的源頭之一。
「但若是購買肉類,我只到冷藏設備較佳的超市、量販店,不會光顧傳統市場的肉攤。」陳良宇嚴肅的說,許多消費者認為傳統市場的肉品較為新鮮,但由於攤商皆是個體戶,無論是肉類的切割、洗滌、冷藏,都是以最低廉的方式來進行,且其衛生條件較差,肉品容易遭污染,「以雞肉攤為例,常將拔完毛的雞隻,放置在原來那桶為拔毛而準備的熱水中,衛生堪虞!」
1
2
3
單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