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完好累?吃顆水煮蛋快速消除疲勞
運動是最經濟、有效的養生之道。台灣的運動風氣在路跑、自行車等風潮的帶動下日趨興盛,越來越多人願意抽出空到戶外或是健身房活動一番。
雖然運動的好處多多,然而大多數人卻常常只專注於運動本身,而忽略了前面的暖身與後續休息與體力恢復的重要性。國家代表隊醫師林頌凱在《國家代表隊醫師教你運動不受傷》書中提出,若過度運動而沒有讓身體得到應有的休息,反而會因為消耗過多體能,而無法達到運動預期效果,帶來負面影響。
林醫師表示,在運動結束後,人體需要經過一段必要的休息時間,才能回復到運動前的身心狀態。這段恢復時間除了可以減少運動後疲勞,使運動者的身心得到緩解,增強往後運動表現,同時更是肌肉、組織修復及重建的關鍵期。若不進行運動後恢復,身體會像被疲勞轟炸般不斷消耗,最後導致肌肉、組織的破壞。
因此,運動恢復,應該將其視為運動的一部分而同樣重視,而恢復更是從運動前就開始做起最有效果!以下介紹最簡易、也是國內外專業運動員最常見的恢復方法。
開始運動前:做好暖身是關鍵
熱身是一種從冷身體變為熱身體的轉換過程。不僅能夠提高身體溫度,更能促進肌肉、關節柔軟度,讓身體不用從僵硬狀態直接啟動而產生傷害。
結束運動後:必做收操、伸展補充水分
激烈運動後,身體血液會集中在下肢,容易造成血壓不穩的現象。另外,肌肉、關節部位也會囤積大量無法代謝的廢棄物質。可針對運動部位肌群進行適度的收操與伸展,減少身體痠痛,迅速消除疲勞。例如馬拉松跑者可以小跑步、步行方式慢慢舒緩僵硬的肌肉;自行車騎士則可以減緩速度、降低踩踏次數來達到舒緩目的。
結束運動後:補充水分、醣類、蛋白質
來源:Andrew Toskin@flickr, CC BY-SA 2.0
運動期間,體內的水分會經由汗水不斷流失,即使運動過程間補充水分,但絕大部分狀況下身體還是處於失水的狀態。且從體表蒸發的水分可能遠大於所流出的汗水,所以即使你認為已經喝足夠水分,實際上仍然少於流失的水量。
醣類(碳水化合物)則是身體能量最主要來源,運動後可食用單醣類的巧克力、糖果、水果等,可以快速被腸道吸收利用,避免疲勞。
蛋白質有修復運動後肌肉疲勞及組織損傷的功能,此時攝取含蛋白質的奶昔或餐點,可以促進體內蛋白質和合成,讓身體進行修補與重建。例如豆漿、水煮蛋白、優格等都是熱量少而蛋白質豐富的產品。
資料來源:《國家代表隊醫師教你運動不受傷》
作者:林頌凱
出版社:高寶書版
延伸閱讀:20萬人見證的降血糖嚴選秘方:秋葵水
《早安健康》相信,健康的方式不只是治療疾病,更多的是快樂的心境、好好生活,做得到的健康,才會在每一天產生新力量。我們相信,尊敬大自然、呼應身體的訊息,才能找到正確的療禦方式。
世界上最好的治療,都是不花錢的。睡覺、大笑、動一動、曬太陽。健康,無價!
《早安健康》的英文Everyday Health,睡眠、刷牙、洗臉、抬頭挺胸收小腹、吃在地當令食物,建立在天天的生活裡,才會是隨手就可做到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