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也要跑到世界盡頭!35歲前幾乎不運動,為什麼他卻願意花4年跑80場馬拉松?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小野裕史2015-01-27

日常生活中,我經常被問及「您是運動選手嗎?」,每個月頻繁的參加好幾場比賽,但畢竟還是要兼顧工作,所以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練習。在這種條件限制下,只有「自己的訓練時間,自己擠出來」,養成把「移動時間變成訓練時間」的習慣。

舉例來說,我會用跑的去上班,工作地點距離我家約13公里,這就是「通勤run」,當然到了公司以後必須更換衣服與沖澡,刻意裝在背包裡的換洗衣物跟電腦,可以幫助我練習「背負10公斤行囊的沙漠賽程」,又或是在沖完澡後到健身房游泳,練習三項鐵人等。

令人意外的是,就算是「通勤run」,花費的時間跟搭電車到辦公室其實差不了多少,就算電車因為突發事故或颱風等狀況而誤點,同事大多遲到時,我仍然可以準時抵達公司。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不久,當時大眾交通系統幾乎癱瘓,能準時進公司的就只有我一個,我就經歷過辦公室裡空無一人,根本無法工作的情況。

後來我逐漸拉高這種習慣的等級,最後演變成「目的地在遠處,基本上都用跑的過去」。比方說,我首次參加越野路跑(Trail Running,場地為崎嶇起伏的山道而非一般道路)時,萌生了這樣的想法:「明天的起跑會場距離我家大概65公里左右,正好通宵賽事也快到了,可以順便練習,不如就現在出門,徹夜跑到會場去吧!」結果,因為快要趕不上開跑的時間,只好在快跑到60公里處搭上電車前往會場,最後平安跑完約長20公里的越野賽。

其他還有家住30公里外的好友邀我去參加派對的例子,我事先詢問他:「可以跟你借浴室沖澡嗎?我想用跑的過去。」出發之後,覺得好像沒有練習到,畢竟難得有機會可以這樣跑,於是就追加十公里,多繞皇居兩圈,湊齊全馬的距離,路上我還買了啤酒,作為負重賽事的訓練。像這樣,如果要去有點遠的地方,我都會一個人邊思考邊賊笑的望著地圖:「到目的地大概是◯◯公里,也就是說只要有◯小時,應該可以跑得到吧?哎呀,那要跑哪個路線呢?」面對這樣的我,老婆總是以一句「真噁心,變態」來為我加油。 

人類史上首例,角色扮演跑北極馬拉松

你好,我是日本代表

所謂的未來,就是偶爾會突然發生巨大變化這麼一回事。

只要發現好像很有趣的馬拉松大賽,我就會立刻上網報名,朋友對我說了這麼一句話:「小野,你那根本就是『立馬下訂』啊!」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周圍的人漸漸把一想到就毫不考慮,「喀嚓」一聲點擊連結報名或購買,這類立刻做出決定的行為稱為「立馬下訂」。

事實上,讓我的未來產生巨大變化的,正是「立馬下訂」的功勞。

從小學到高中,我的體育成績都是上中下的「下」。35年來幾乎跟運動無緣的我,幾乎可以說是「超」運動白痴,竟然在2009年8月開始跑步,兩個月後的10月份跑完半馬,隔年11月首次跑完全馬,接觸跑步後的第11個月,也就是2010年7月,完成磐梯高原100公里馬拉松。這些成果,全都是之前頻繁地「立馬下訂」,不顧後果報名一堆比賽,在開賽前懷抱「完蛋了,不做點什麼訓練不行」的焦慮,拼命抱佛腳累積訓練而來的。

「不對,這個應該有點太超過了吧!」

腦袋很理性的這樣想著,但心裡想的卻是:

「可是『還是想試看看』啊~不是『辦得到辦不到』的問題。」

1
2
3
4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