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紅同事成功該怎麼辦?心理師告訴你:在職場中,如何化解「嫉妒」帶來的焦慮
燕燕來晤談的原因是她常在職場上出現焦慮症狀,面對主管時她常會焦慮到口吃甚至說不出話來,一開始主管體諒她是新人,對她交代事情時會特別放輕語氣,但時間久了,燕燕的焦慮狀況有增無減,讓主管對她的工作能力也打了折扣。
幾次晤談下來,她對自己的焦慮原因有更深的了解,其實她並不是每一次跟主管說話都如此緊張,而是有其他同事在場時才容易焦慮,原來燕燕的主管有兩個業務助理,而燕燕是比較資淺的一個,每當在會議上燕燕對主管報告自己的工作進度時,她心裡不由自主地在意起另一個助理的工作進度,深怕自己會因為表現不好而被開除。
「嫉妒」是一個在心理治療中常會出現的議題,往往被表面上的憂鬱、焦慮、失眠困擾所覆蓋,很多人一開始晤談的時候關注的是自己在家庭、婚姻或職場人際關係上的困境,但隨著深入探索之後,就會發現背後的原因與「嫉妒」息息相關。
要從心理的角度看嫉妒,就得先從伊底帕斯情節說起,這是佛洛伊德最著名的概念之一,主要內容是每個人自小在潛意識中,會渴望獨佔異性雙親,而想把同性雙親除掉,如何消化與處理這樣的內在衝動是正常心理發展中重要的階段。
想獨佔愛的心理發展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曾在網路上看過一些可愛的親子互動短片,例如:即使是還被媽媽抱在懷裡的小寶寶,就已經會和爸爸爭風吃醋,當他看到爸爸親媽媽一口,寶寶立刻就親媽媽一口,如果爸爸再親媽媽一次,寶寶就像深怕落後一樣,趕快再補親一次,或是小女孩會吵著要做爸爸的新娘,還有小男孩睡前哭著對爸爸說「我要你老婆陪我睡覺」!這些令人莞爾的互動其實就是孩子正在經歷伊底帕斯情節的過程。
既然是正常的心理發展歷程,那麼為什麼「嫉妒」對某些人來說會造成比較大的情緒困擾呢?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若雙親能維持穩定且一致的夫妻與親子關係,孩子就能在此現實基礎上好好處理自己內在的渴望與衝突,逐漸成長到能消化對雙親的愛恨交織的感情,真正接受「父母彼此是一對,而我被排除在外」的事實,就能夠發展出從「第三者的位置」觀點來反思自己和他人互動的能力,他會從心底接受「自己所擁有的事物,以及自己所不能擁有事物」,這樣的能力讓人可以找到自己在關係或團體中的定位,並在其中感到舒適與安全。
深受嫉妒困擾的人卻較難做到這點,他們無法安於自己的定位好好發揮,反過來總是注意著另外兩個人的關係,其中一個是他所愛或崇拜的對象,而另一個人是與自己競爭敵手,他對另外兩個人的關係總是充滿好奇和各種情緒,有時候他會瞧不起他的對手,但另一些時刻他會渴望擁有競爭對手的特質和能力。花費如此多的心力在別人的人際關係中,反而會影響本身的自信,讓他沒有充足的能量去經營自己與這兩個角色的關係。
受嫉妒困擾的燕燕就是如此,她常默默地關注主管和另一個助理的互動,看到他們兩個中午常一起吃飯,公事以外還有其他共同話題可以聊,她心裡就備感壓力,總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像同事一樣和主管親近,如果能力再不受到肯定,那麼自己很可能會被開除,這樣的壓力讓她每次跟主管對話時都像生死攸關的考驗,誰能在這種情況下不緊張到口吃呢?
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需要保持「競爭」與「合作」間的平衡,過於「嫉妒」的人常只著眼於他人身上自己所沒有的優點,不但顯得缺乏自信,也會讓自己的人際關係陷入惡性競爭,缺少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反而會壓抑自己在工作上的能見度,因為除了需要競爭同一職位,或彼此利益衝突的情況之外,職場上更需要彼此合作,透過合作更能凸顯出自己在團體中的重要性,但嫉妒卻會讓人看不見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