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跌打損傷到坐骨神經痛都有效?中醫師打破名藥「一條根」常見兩大迷思

健康特搜簿健康特搜簿 撰文者: 王凱平醫師2017-06-22
金門的一條根、馬祖的海芙蓉,應該算是台灣比較知名的民間跌打損傷用藥了。尤其是前者,基本上已經升級到了「土特產、伴手禮」的地位。到了金門沒帶點一條根相關產品,好像跟沒順手帶一瓶高粱一樣,有那麼一點不完美。但是在負面新聞頻傳,許多相關產品被爆料根本不含一條根有效成分的狀況下,「金門一條根」的光環還能持續嗎?這篇文章希望透過簡單的整理、介紹,讓大家稍微多了解一點這個台灣的特色草藥,也順便了解一點中醫外用藥布的相關知識。

混用品項多,認明闊葉大豆、澎湖大豆為正品

嚴格來說,一條根其實不是「一種」植物,也不算是傳統中藥,而比較屬於「一群」台灣特有民間草藥的俗稱。因為這些豆科植物通常有著一條又粗又長的主根,一根直下、不易拔取,所以有著:一條根、千斤拔、千觔拔……等等稱呼。根據1999年中國醫藥學院(現為中國醫藥大學)的研究調查,金門地區市面上銷售的「一條根」共計有豆科植物6種,石竹科植物1種。其中以豆科的:闊葉大豆、澎湖大豆兩者屬於正品,其餘為混用品。

闊葉大豆,就是金門縣政府認證的「金門一條根」,學名為Glycine tomentella Hayata。因為葉子的形狀,也有圓葉一條根的別稱。至於澎湖大豆,又被稱為澎湖一條根、尖葉一條根。對於兩種一條根,目前並沒有「哪一種效果特別好」的證據。然而由於縣政府的推廣,曾由金門農試所輔導農民栽種的闊葉大豆,在市場上取得了主導的地位。

主要作用應為消炎,一條根並非無痛不醫!

提到功效,很多網路上的文章都會提到:相傳是鄭成功的部隊發現了一條根,並用它解決了部隊中的慢性風濕痛,後來又進一步拿來處理急、慢性筋骨疼痛、跌打損傷。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事並不是這篇文章要討論的重點,重點是直到今日,這些「風濕痛、跌打損傷、筋骨痠痛……」依然被列為一條跟的主治項目,甚至還新增了「骨折、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這些項目,還能夠「強筋骨、壯身體」,好像一條根真的無所不能?

一條根當然不可能這麼神!嚴格來說,一條根的主要作用應該是「消炎」。雖然相關研究不多,但在一些動物實驗、細胞實驗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條根能透過抑制「環氧合酶(Cyclooxygenase, COX-2)、介白素(Interleukin, IL-1β、IL-6)」這些免疫、發炎反應中的關鍵要素,來達到緩解發炎的效果。

消炎、止痛兩回事,適當「複方」設計才能擴大藥布治療範圍

一條根的主要作用是「消炎」。大家不要看到消炎就自動補上「止痛」兩個字,嚴格來說兩者不是同一件事。固然,有消炎效果的藥物,能夠減少患部的發炎反應,進一步減少發炎所引發的疼痛,但其實「發炎性疼痛」只是疼痛分類中的一種,其他類型的疼痛,例如「神經性疼痛」,是不見得有伴隨發炎現象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其實有些藥物「只能止痛而不能消炎」,而能夠消炎的藥物,止痛效果也不一定就很強,還要視他們的作用機轉而定。

了解「消炎和止痛的不同」、「疼痛分發炎性和非發炎性」,才能夠理解為什麼不可能用一種藥物處理所有狀況!以前面所列出的一條根主治項目來說,「筋骨痠痛、坐骨神經痛」就不一定有明顯的發炎,坐骨神經痛更可能是單純的神經性疼痛。碰到類似這樣的狀況,單用一條根的效果可能就沒這麼好,更不要說什麼「強筋骨、狀身體」這種無法明確定義的效果了。

那麼,市售的一條根藥布、藥膏或其他中藥貼布,是如何做到「通殺」的呢?關鍵在於「複方」的概念!事實上,確實也沒有真的能夠「治百病」的藥,但是透過複方,也就是同時使用不同作用的藥材,在適當的搭配與比例之下,是能夠做出比較泛用性的外用藥布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拿市售的貼布,看看其中的成分總是五花八門,可能包括:薄荷、冰片、大黃、當歸、乳香、白芷……等等的原因。

中醫藥布設計有原則,傷病種類、分期都需要考量

了解這種複方的概念之後,才能明白中醫的外用藥布,其實是經過設計、有特定的結構的。視目的不同,可以類比為抗菌消炎的「清熱解毒」、促進循環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理氣止痛」、促進組織修復的「去瘀生新」、放鬆肌肉的「舒筋活絡」……各類藥物,所佔的比重也就不同。

至於所謂的「目的」,也要視傷病的種類、傷病的分期而定。例如:腳踝扭挫傷這種發炎性疼痛為主的問題,初期可能「理氣止痛」、「清熱解毒」的藥物比重就要高;中後期,「活血化瘀」、「去瘀生新」的藥物比重就要增加。若是骨折,則初期一樣要理氣止痛、清熱解毒,但中後期就要比其他類型的傷害更強調「續筋接骨」。至於坐骨神經痛若沒有伴隨發炎現象,則可能從頭到尾都要重用「理氣止痛」或是一些「散寒止痛」的藥物了。

總而言之,這篇文章簡介了一條根,希望大家能多瞭解一點這種台灣特色草藥,但也能明白他的作用主要還是消炎的效果。市面上的成藥若宣稱能夠治療多種疼痛的,不能算是誤導,但其實是透過「複方」概念設計的結果。而我們也藉此機會進一步介紹了中醫外用藥的設計,應該是需要依據「病種」、「分期」而有一定的理論依據的!至於一條根本身是不是那麼神?其實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中,也需要有更多的證據支持。

作者簡介_ 王凱平 醫師

現任:
壢新醫院中醫科副主任
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左營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特約醫師
國立體育大學保健中心特約醫師
Lamigo 桃猿職棒隊醫療團隊主治醫師
體育署運動傷害防護員巡迴計畫訪視委員
 
學經歷
國家考試合格中、西雙執照醫師
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TASM)理事
桃園市中醫師公會理事
中醫臨床技能學會理事
2013 仁川亞洲室內運動暨武藝運動會 中華隊隨隊醫師
2014 仁川亞運 中華隊隨隊醫師
2017 台北世大運 中醫醫療服務指導醫師
2017 土庫曼亞洲室內運動暨武藝運動會 中華隊隨隊醫師
 
王凱平醫師的粉絲團:王凱平中醫師
王凱平醫師的部落格:Dr.KP

 

健康特搜簿

健康特搜簿

查看全部

合作專家群

這是一個醫療健康新知的特搜園地,若您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到我們特搜簿,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sharon_chen@bwnet.com.tw)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