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到一半大吼大叫、揮手踢腳,是被附身嗎?睡眠權威解開大腦的秘密
張先生每次發作,都在睡眠當中,一個晚上發作四、五次,最近,連睡個午覺都會發作!
他會突然從睡眠當中醒過來,伴隨一種恐懼害怕的感覺,然後他開始大叫,揮手踢腳,毫無章法地舞動,整個發作的過程他都記得,但是,他完全不能控制他自己的身體。有時候,他與其頑強抵抗,不如雖波逐流,任憑他的身體擺動,反正整個過程很少超過一分鐘。如果運氣不好,特別是連續幾天準備考試睡眠不足的時候,一個晚上可以發作超過十次,隔天早上他壓根兒也沒有精神和體力上學,考試成績更是一團糟了!
就這樣,從高中開始,他的父母不知道帶他看過多少醫生,西藥中藥都吃了,偏方也試了,求神問卜也去了,這個「病」終究還是跟著他上了大學,當然,不是一所太出色的大學。
他走進診間的時候,後面跟著他的父母。父親的手上拿著平板電腦,真的,他的父親為此長期在家中安裝監控攝影機,然後帶著剪接好的影片,四處求醫。我認真地看著他發作的樣子,一個原本好好地睡在床上的孩子,像從平靜的大地上驚爆的幾聲雷響,一剎那間他就舞動起來,很短暫,很密集,每次的動作卻很相似。我的注意力突然轉移到他母親的旁白,不斷唸誦著:「弟子有請,何方神佛來附身?」仔細思考他的發作和起乩的差別,一直不得其解,原可能是因為我其實沒有真正看過乩童如何作法,零星記憶中電視和電影的片段,太過戲劇性,一點也不準確。
診治睡眠障礙的醫師,是否應該到宗廟去走一走?
「突發性睡眠異常動作和行為」應該是睡眠障礙當中最難診斷的一環,確實需要有經驗的睡眠醫學專科醫師,閱歷過各種不同類型發作的影片,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比較和分類,才能夠做出正確的判別,給予適當的治療。我的腦海裡閃出一個念頭,眼光轉向他的父母;「我認為,從睡眠當中發作起來,即使再詭異,不會是精神疾病,也不會是靈異現象,而是他的大腦出了問題。」
於是我安排張先生住院幾天,仔細觀看他發作時候的腦電圖錄影記錄,以及腦部影像掃瞄,終於心中有了答案:「張先生罹患的是一種睡眠癲癇,放電的位置在額葉,也就額頭裡面的大腦,」我一面說明,一面指向電腦螢幕;「你們看,右側額葉內緣有一個雖然不大,卻很不正常的顯影,很可能是緩慢生長的腦瘤。」他和他的父母都很鎮定,在照會神經外科醫師之後,張先生毅然決定接受手術切除,果然是一小顆良性的腦瘤,從此也就不再發作了。
有一天,他帶著未婚妻來拜訪我。那一陣子我正在處理一位和他發病年齡近似的病人,大學肄業,也常常在晚上發作,但是都在睡覺前,或半夜醒來之後,從來沒有在睡眠當中發生。發作的樣子和張先生也不太一樣,雖然心中同樣有一種恐懼害怕的感覺,接著眼睛上吊,全身抖動。有趣的是,每次發作都是家人或同學陪伴在身邊的時候,特別是考試之前,他發作的頻率特別高,最近這一次剛好在兵役體檢之前,他突然發作個不停,被室友送到了急診。
其實他在發作的時候意識很清楚,弔詭的是,他從來就沒有因為發作咬到舌頭,或尿失禁,或因此跌倒撞擊受過傷,這些都是癲癇病患大發作時容易發生的事。當然,在一系列的檢查之後,最後的診斷是「心因性發作」,屬於一種精神疾病,醫學界稱為「轉化症」,也就是在潛意識裡,藉著每一次的發作,病患可以因此逃避他不想面對的,或者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所謂「癲癇症」,是因為腦部異常放電所產生的突發性神經疾患。如果是整個大腦一起放電,我們稱為「泛發性癲癇」,最常見的就是俗稱的「大發作」,病人會意識喪失,眼睛上吊,口吐白沫,全身痙攣,發作後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夠慢慢甦醒過來。如果是一部分的大腦放電,我們稱為「局部性癲癇」,臨床表現要看放電在大腦的那個部位。如果放電在額葉,我們就稱為「額葉癲癇」,這類型的癲癇可以視為癲癇界的魔術師,幾乎都是發生在睡眠當中,發作的時間非常短暫,一般不超過兩分鐘,最常見的是「過動型發作」,也就是肢體和軀幹呈現大範圍地擺動,雖然發作的表現非常多樣化,但是同一個病患發作的樣子卻非常地刻板,有可能伴隨頭部和眼睛轉向一邊,單側或兩側肢體扭曲成一種不尋常的姿勢,這點是和其他睡眠障礙或精神疾病比較不同之處。
大多數的癲癇病患不需要手術治療,可以使用抗癲癇藥物達到良好的控制,有些病患甚至可以痊癒。少數的癲癇病患必須接受手術治療,就像張先生一樣,腦子裡長了東西,需要仰賴臨床經驗和先進的儀器,才不會延誤病情。還有一群癲癇病患,我們稱為藥物難治型癲癇,也就是使用三種以上的抗癲癇藥物都不能達到良好的控制,此時就必須轉介到大型醫院的癲癇中心接受詳細的評估,才能夠決定是否可以手術切除異常放電的部位。
那些發生在夜晚的事,有可能千奇百怪,但是我相信張先生絕對沒有神佛來附他的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神經學科副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及檢查室主任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執行長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遠距健康照護中心主任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
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