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太強,反而會生病!第一名風濕免疫科醫師:破除「提高免疫力」2大迷思
攝影:陳兆瑜
「吃出超強抵抗力」、「自然提升人體免疫力」、「讓免疫力不再下降」,坊間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廣告詞,不斷提醒大家「增強」免疫力的重要性,但是免疫力真的越強越好嗎?那些號稱能提高免疫力的產品,真的有效嗎?就讓全台第一名風濕免疫科醫師蔡世滋告訴你。
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名網友的票選中,花蓮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蔡世滋獲選為「風濕免疫科」第一名好醫師的評價。蔡世滋強調,其實絕大多數人的所謂「免疫力」都是正常的,毋須再「增強」。坊間號稱能提高免疫力的產品,多未經嚴謹的醫學驗證,也沒有治療的效果。許多人誤將營養狀態等同免疫力,以為缺乏這些廣告品中的成分,就會直接導致免疫疾病。
蔡世滋表示,簡單來講,免疫系統粗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可以把人體外來的有害物質處理掉,例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等。整體來看,免疫系統包括非常多的元素,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極為複雜,還有和全身許多器官系統的交互作用。
就因為免疫系統如此複雜,免疫「力」更是難以測量。蔡世滋解釋,回歸醫學專有名詞的話,免疫力的精確說法應該是「免疫功能」。如果要測量免疫功能的表現程度,會不會受到某項因素的影響,則必須要有嚴格的條件控制、嚴謹的科學觀察,才有可能進一步探究或證實。所以坊間「提升人體免疫力」其實是難以驗證的籠統字眼,絕大多數只是誇大的說法。
提升免疫力? 吃了只是增強體能
蔡世滋解釋,標榜提升免疫力的產品,吃了以後有些只是加強體能而已,讓人覺得體力變好,「心理上」有免疫力提升的聯想和感受而已。而且就算這些食品真的作用在免疫系統,也只是作用在一小部分,從整個龐雜的免疫系統總觀來看,「牽這一髮、也不至於動到全身。」
不可諱言地、一般人關注免疫力的議題,毋非就是希望避免染病、生病,如果回到這個初衷,蔡世滋強調,其實只要記住一個重點:「會不會生病,不是免疫系統能做主」,而是3個要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宿主、環境、病原」才是真正的關鍵。
宿主包括特殊基因、年齡、性別、家族病史等因素,環境則是看有無暴露於有害物質,至於病原則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等。
蔡世滋強調,就算免疫功能低落也不見得就會生病,還是要看「宿主、環境、病原」3個要項的共同作用結果,例如長時間處於壓力狀態,雖然會抑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反應,但如果是一個健康的年輕人,接觸到病原,可能還是不會生病,但如果是一個糖尿病患或代謝症候群的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原本就已經不正常,壓力大時又接觸到病原,生病的風險就會增高。
免疫不是越強越好,太強甚至變疾病
攝影:陳兆瑜
既然免疫難以增強、那免疫真的是越強越好嗎?蔡世滋指出,追求很好、很強的免疫力,是許多國人的健康迷思。其實,很多免疫疾病「在該弱的時候不弱」、反應過度,甚至出現自體免疫抗體等等異常的免疫反應,例如紅斑性狼瘡就是自體抗體攻擊紅血球、血小板,甚至對抗神經元抗體,造成人體各式各樣的多種症狀。反之,所謂免疫缺損,則是「在該強的時候不強」、無法抵抗外來的病原,因而感染產生各種細菌性、病毒性疾病。
臨床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例如全身性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在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藥物時,因為抑制了自身免疫反應,尤其需要小心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群聚感染。
蔡世滋臨床上看到有些病人因為誤信廣告「免疫產品」,忽略或放棄正規醫療,導致原本的疾病惡化,造成不可回復的器官損傷,甚至危害生命。也有因胡亂吃所謂的免疫產品,造成過敏或肝、腎功能受損,實在是得不償失。例如前幾年生機飲食很流行吃高纖低熱量的苜蓿芽,但其實根據實驗,苜蓿芽會活化免疫系統、使免疫機能失調,文獻報導長期吃苜蓿芽,產生類似狼瘡的症狀,造成人體危害,少數人甚至產生光敏感反應。蔡世滋藉此例子提醒民眾,亂吃保健食品或是偏方,反而可能造成適得其反。
既然免疫不是越強越好、也很難被調控,那要怎麼樣維持身體免疫系統的平衡和健康呢?蔡世滋強調,只要避免有害物質、維持營養均衡的飲食、定時適量運動、適度的休息和放鬆,這樣就是最好的維繫正常免疫功能之道。
延伸閱讀
慈母冷冬清晨下跪,榮總院長欽點的救命恩人就是他...專治難病的第一名免疫科醫師
類風濕性關節炎,7年多1倍!第一名風濕免疫科醫師:別把重病當感冒,免疫疾病3大徵兆
經歷:台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理事長、關渡醫院院長、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 現職:花蓮慈濟風濕免疫科主任、社區醫學部副主任、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陽明大學臨床教授 專長:內科學、風濕病學、免疫病學、家庭醫學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8/02/01
良醫健康網,全台唯一網友直選
超過600萬人氣響應的24專科TOP1良醫,
分享他們溫暖動人的診間故事與私房養生術。
真正的專業,是醫病入心
吸收再多醫學常識,不如認識一位好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