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強迫我金援敗家弟弟...心理諮商師:東方人眼中的家庭和諧,往往是悲劇的開始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楊嘉玲2017-12-18
關於心理界限的例子,我想再多談一點跟我們近一點的關係。

當我們對親近的人失去了心理的界限,又會發生什麼狀況?在我的實務工作中,經常會聽到類似的故事。

提款機大哥

品冠出生在一個大家庭中,爺爺奶奶生了五個小孩,其中只有品冠的爸爸(是長子也是長孫)和叔叔兩個男生,其他姑姑長大後便陸續出嫁。品冠的爸爸遺傳到爺爺的勤儉、認真,很早就離鄉到臺北打拚,成家立業之後,有了自己的一個小家庭。但是品冠的叔叔,從小就好大喜功,一心想賺大錢、做頭家,創業數次,最後都賠錢收場。即便如此,依舊沒有澆熄叔叔的發財夢。

大約在品冠青春期,叔叔又從朋友那打聽到一個賺錢的好機會,但是叔叔身上沒錢,只好轉頭向品冠的爸媽尋求資金。品冠的爺爺奶奶年邁、身上也沒有積蓄,都是靠大兒子奉養,才能有安穩的老年生活。儘管知道小兒子有許多不良紀錄,他們也希望小兒子能儘快像哥哥一樣結婚生子。因此,他們代為開口向大兒子借錢,希望他這個做哥哥的可以幫弟弟一把。

其實,品冠爸爸已經不只一次借錢給弟弟做生意,每一次都慘賠,先前的錢也拿不回來。品冠爸爸不甘心,為何自己辛苦賺來的錢,一再地送給別人揮霍,自己卻得節儉度日,也沒辦法給孩子優渥的生活環境。因此,這一次他下定決心,不管爸媽怎麼哀求,他不再幫這個不成材的弟弟。而那些拒絕的話,聽在爸媽耳裡非常刺耳,覺得做大哥的怎麼可以棄自己的家人不顧,兩老斥責、辱罵他沒有擔當、沒有做弟弟的榜樣,甚至賭氣離家,到出嫁的女兒家借住。

這件事情傳開之後,品冠爸爸背負莫大的壓力,說他不孝、愛計較的話語,不絕於耳。到最後,品冠爸爸罹患憂鬱症,幾年後,一人離家出走,至今生死未卜。品冠曾告訴朋友:「每次在路上遇見流浪漢,我都會多看兩眼。不知道是不是還有機會見到他(爸爸)。」

為了家族的和諧共榮,父母不分是非的要大兒子無條件地支持自己的弟弟,結果造成兄弟間巨大的裂痕,也讓大兒子的下一代還沒成年就失去父親。這件事成了品冠心中很大的陰影,讓他難以對人產生信任感,對很多事情都抱持著負面想法,他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慢慢地找回自我。對他來說,家族這個概念,太沉重,也太沉痛。

透過這兩個故事,我想和大家談一談文化這個部分。

人是活在團體中的,談心理界限就不可能忽略文化的因素。特別是東方社會,以農業經濟為主,而家族又是整個農業活動的核心單位。因此,家族的團結、和諧、興盛就變得至關重要,這些約定成俗的信念與習慣,便漸漸地形成以「家」為重的「家族主義」。像是多子多孫,多福氣、家和萬事興、家醜不外揚等,一套獨特的思考模式與生活準則,規定著家庭成員彼此的權利義務,彼此都熟悉哪些行為是合適的、被鼓勵的,哪些則是被禁止的。目的是讓整個社會,可以用最穩定且有效率的方式運行著,以維繫家族的延續。

這些想法和做法並非一定是落後的,放在當時的環境是必然的手段和策略。只是比較麻煩的是,現代人的生活早已脫離了農業型態、進入網路世代,早已不需要這麼多人力、居住空間的安排,也不若農村生活緊密,許多事情不可能再像過去一樣運作。但是幾千年累積下來的傳統和習俗,並不是說改就能馬上調整。因而,造就了許多家庭紛爭以及個人痛苦。特別是以下這兩個觀念,常常讓人在面臨家族問題時,感到非常的棘手、難解。

1.重視家族團體

家族的團結對我們來說,一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家族內有人「胳臂向外彎」,必定會遭致極大的撻伐與排擠。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是一家人,就必須「榮辱與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絕對不能置身於事外。只要是有關家族的事情,無論結果好壞,所有人都要一起承擔。

因此,清楚的「心理界限」在東方文化是不存在的。甚至是被壓抑、禁止的,如果家族成員太過強調個人需要,將會破壞團體的凝聚力。為了控制每位成員對家族的忠誠度,家族會把同一個姓氏的所有男性子孫和其配偶,以及他們一起共同養育的孩子,全部集結起來,一起過著「同居共財」的團體生活。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