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傷後都等它自己好?運動醫師:這6種情況,必須就醫
絕大多數都發生在外側的腳踝扭傷本質上是韌帶的拉傷或撕裂。比較容易傷到的韌帶有四條,用「時鐘」的概念來看,這四條韌帶大約在「1、3、6、9」點鐘方向(如圖,注意左右腳方向相反,評估時請自行調整)。他們的名字大家不用特別記,你只需要知道:如果扭傷後,位在外踝前方「1點鐘」的這個區域壓起來最痛、看起來最腫,就應該尋求有運動醫學專長的醫師進行診療。
1點鐘方向的這條前下脛腓韌帶與踝關節的穩定度息息相關,一旦這條韌帶受傷卻沒有受到良好的治療,就有可能使得踝關節變得不穩定,進一步變成習慣性扭傷。一旦如此,不僅腳踝會反覆「翻船」,進行比較激烈的運動時也會感覺腳踝「鬆鬆的」而影響快速變向的能力,使得從事籃球、羽球、網球……等運動的樂趣大減!這就是我們應該要認得「1點鐘」方向這條韌帶的理由。
不過,1點鐘與3點鐘方向的這兩條韌帶受傷,有時候不管用看的、用壓的都不容易區分,甚至他們也可能一起受傷。這時候可以嘗試做一個「兩腳跟著地,深蹲到底」的動作(如圖)。如果無法順利完成、過程中會有明顯疼痛,那麼就比較像是1點鐘方向的韌帶受傷了。若真的還是難以確定,那麼還是就醫讓醫師進行診斷吧!
雖然這邊我們特別強調的1點鐘方向的韌帶,但當然不是說「3、6、9點鐘」方向的這幾條韌帶就不重要,以下是其他針對「腳踝扭傷何時應該儘快就醫」的實用建議:
1.受傷當下或當天就不太能用患肢支撐體重。
2.外踝扭傷後,小趾的根部(如圖)有明顯腫痛。
3.扭傷的不是外踝,而是「內踝」。
以上這三點比較需要考慮骨折、骨裂或韌帶撕裂的風險,且屬於比較容易辨識的問題,特別提出來讓大家參考,加上上面提到的「1點鐘方向韌帶受傷」、「習慣性扭傷」,總共5項作為腳踝扭傷後是否需要就醫的建議。
當然,醫療上沒有100%的判斷準則,凡事都有例外,如果您覺得自己的腳踝扭傷真的「太痛」、「太腫」、「拖太久」,雖然不見得有骨折的問題,也都還是應該考慮就醫診療。以上資訊,希望能讓大家在碰到扭傷的問題時,有個自我衡量的依據!
扭傷後應該盡快就醫的狀況:
1.外踝前方「1點鐘」方向韌帶受傷。(注意:左右腳鐘面方向相反)
2.受傷當下或當天就不太能用患肢支撐體重。
3.外踝扭傷後,小趾的根部(如圖)有明顯腫痛。
4.扭傷的不是外踝,而是「內踝」。
如有以下狀況,建議就醫:
1.反覆、習慣性扭傷。
2.自覺扭傷後「太痛」、「太腫」、「拖太久」(1~2週內沒有穩定進步)。
聯新運動醫學中心,提供個人化的健康管理,整合性的醫療團隊服務,幫助您達到最佳的運動表現。 結合專科醫師群與國際級運動教練、運動傷害防護員、物理治療師、運動心理訓練師與營養師團隊,大多數都擁有豐富國家代表隊隨隊服務經驗,以堅強陣容提供最專業運動醫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