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年輕化!壞膽固醇控制為關鍵

撰文者: 林奐妤2019-01-10

天氣冷發生心肌梗塞的人數激增,這些曾經發生過心肌梗塞的人是再次復發的高風險族群,而心血管疾病的復發關鍵就在「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的控制。曾有心血管疾病者應重視壞膽固醇數值,若壞膽固醇未控制達到70mg/dL以下,應積極與您的醫師討論。已服用現行高強度史他汀類藥物,卻仍無法有效控制壞膽固醇,可考慮增加使用新一代的降血脂藥物,幫助病患再降低57.1%壞膽固醇。

55歲的郭先生過去從事夜班工作, 4年前下床昏倒在家中,急診發現同時患有急性冠心症及高血脂、高血壓,心臟血管已被堵住,緊急裝心臟支架才挽回。然而郭先生出院後仍常胸悶、頭痛,長期追蹤的血脂跟血壓都超標許多,郭先生積極控制各方面數值,不僅換作息正常的工作、飲食改變,也按照醫囑服藥,但血脂就是一直無法控制,十分擔憂血管隨時會再堵塞爆發心肌梗塞。

後來在醫師建議下,郭先生開始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使用後效果十分顯著,一年後他的壞膽固醇數值成功從230降到30 mg/dL,胸悶、頭痛的情形也改善許多。

心肌梗塞年輕化 高血脂症因子增加顯著

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李貽恆表示,根據最新健保資料庫統計研究數據指出 ,近十年來急性心肌梗塞有年輕化的趨勢,5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心肌梗塞發生率持續增加。

且這些患者中,罹患高血壓與糖尿病的比例皆未增加,但高血脂患者卻增加近2成,代表年輕族群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高血脂增加的盛行率非常顯著。另外相較於其他年長族群,年輕族群(小於55歲)中,三高危險因子中,高血脂症是最常見的。積極控制血脂中的壞膽固醇,對於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非常重要。

李貽恆醫師解釋,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原因,為血中的壞膽固醇濃度過高,附著主動脈的血管壁上,易導致血管堵塞、動脈硬化而引發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心臟病、血栓等疾病。根據《刺胳針》上研究指出,壞膽固醇(LDL)每升高39 mg/dL,就增加22%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國外大規模回顧性研究也發現,曾發生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壞膽固醇控制不佳,冠心病再發風險高達25%。

降膽固醇藥物史他汀類 使用上有其限制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暨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分享院內數據,2016-2018年上半年的患者約1/3曾發生急性冠心症患者經過降血脂治療,出院半年追蹤壞膽固醇指數未能控制達100 mg/Dl。已發生過急性冠心症的患者該控制壞膽固醇於70 mg/dL以下,超過6成的患者皆未達標,表示曾發生急性冠心症的患者,現行藥物的輔助下仍有很大部分暴露在復發及猝死的風險中。

吳彥雯主任表示,現有藥物史他汀類使用上有一些限制,如史他汀類的劑量每增加1倍,只能多降6%壞膽固醇,因此若要繼續達到降低壞膽固醇的效果,藥物副作用會令患者難以承受,常見副作用有肌肉痠痛、影響肝功能表現等。患者耐受度差或擔心傷肝而減低用量,故讓壞膽固醇的控制有其極限。

抑制其酵素產生 提升控制壞膽固醇

科學家持續找尋其他治療新武器,希望能讓高血脂患者成功治療達標,發現造成壞膽固醇居高不下的PCSK9酵素。研究發現,若PCSK9酵素過高會阻礙壞膽固醇代謝,造成壞膽固醇不易下降,因此PCSK9酵素抑制劑能夠阻礙酵素產生,便能更有效代謝壞膽固醇,突破現有壞膽固醇控制瓶頸。

吳彥雯醫師指出,美國心臟學會年會發表的高血脂研究在台灣、韓國進行,24周的實驗結果顯示,使用PCSK9抑制劑能夠顯著改善受試者的壞膽固醇指數達57.1%。根據台灣七大學會共同制定2017年《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建議,已使用高強度史他汀藥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壞膽固醇仍無法達標者,建議合併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且高風險病人應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治療,才能確實遠離復發及猝死風險。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