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飄為何不去投胎?靈媒索菲亞:鬼和人一樣會想不通,最該做的是「放過自己」
萬事皆不順都是水逆害的?其實你需要的是放過自己
我常常被問到:「阿飄在那邊幹嘛?」「為什麼會在那裡?」「怎麼不去投胎?」「妳怎麼不去問?」是說你當人都這麼多年了,你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嗎?每天生活在幹什麼?為誰辛苦為誰忙?生活的目的是什麼?還想乾脆問你一句:「那你什麼時候要去投胎?」做人連等一下吃什麼都三心二意了,怎麼會覺得阿飄就有一致的答案?
我覺得很多阿飄像是「糾結的意識」、一個念頭的集結,想不通透就在那裡飄來晃去的,就算問了也問不出所以然。能力比較好的,似乎還有些功能,但與其耗費時間被鬼話連篇牽著走,我覺得看書、玩棒球或健身還比較不浪費生命。
我自己也常有想不通透的時候,尤其是看到有些人把人生過得稀巴爛時,我常稱之為amazing啊!明明知道會搞得更糟,但究竟是貪圖一時的好處,或者懶惰,抑或只是一時的情緒及面子,就把人生越走越歪,只能讚嘆amazing!!好好的日子不過,總是要挑戰生命極限!!
偶爾朋友會問我怎麼不相勸,或是用命理提點對方?唉唷∼這種情況就叫做「空亡」,古時的黃曆憲書以十數為「旬」,天干十數、地支十二數互相配對,每個甲旬有餘下兩個地支無法配對成偶,稱之為「孤」(支孤無干),也就是「空亡」。
在八字命理上,空亡的意義為虛無縹緲的意識,表示無、消失、滅亡、徒勞無功之意。若命逢空亡之時,當事人可能會心情低落、心思不寧、心不在焉、精神恍惚、事情總往負面的地方想,運氣也不會站在他那邊,在那樣的狀態下,經常出現負面思考並作出錯誤的判斷。所以用台語更能生動地描繪:「人講不聽、鬼牽一直去」,白話翻譯就是:「總是能夠最正確地做出最錯誤的決定。」
所以規勸是白費功夫的,最多就是不多話地陪伴,因為旁人除了很容易會被拖下水之外,日後還會被怪說怎麼不夠溫暖?怎麼沒有幫忙?遇到這種要你當好人的,容我插話提醒:「幹話無誤,站著講話不腰疼啊!想當好人怎麼自己不去?」硬要給我胸前掛個「好人」牌子,我怎麼看都像是「智障」兩個字?
遇到身邊的人遭遇空亡,想幫忙卻不知道從何著手,該怎麼辦?最好的方式恐怕是「放水流」,過好自己的日子,等到對方的空亡期走過之後,你也才有心力與實力幫助對方。不然在前面過程就已經被對方氣得半死、友誼斷絕,甚至被拖累,日後要幫也使不上力或已經死心了。
何況有些人根本不想好,因為生病的時候可以享受憐憫與特權,幹嘛要康復?所以嘍,建議要設定一個停損點,不能無止境、沒有界限地包容支持,就像是某人要掉到洞穴裡面去,你在洞口抓著他是能撐多久?既然掉下去了,就讓他先下去落地躺平,休息夠了,再給他想個法子,看是要給繩子還是爬梯的?總比你也被拖下去,2個人撐在那裡消耗或一起掉到谷底好吧?
那麼,自己遇到生命陷落、空亡期諸事不順,怎麼辦?其實就是在家睡飽就好,老老實實過日子,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意見或想法不要太多,反正不順的時候,做什麼都只會更糟;會因為自己努力而好起來的,就不是空亡了。
人生中總是會遇到某段期間,打算做什麼都打不起精神,做什麼都不順遂,就算是沒做什麼也會被事情找上,即便什麼事情都沒發生或只是些小事情,心情就無端地低落,感覺再也快樂不起來、生無可戀啊!
硬要逼自己去做點什麼也是徒勞無功,何不乾脆就放手讓自己好好休息?承認自己狀況不對,需要休息和好好照顧自己,該做的不是繼續各種消耗,而是放過自己。
至於怎麼才能避免空亡?傻孩子,按干支紀時,十個天干與十二個地支不重複地一一對應,就是我們熟悉的六十花甲。「空亡」是以10天為一旬,因為天干10個而地支有12個,每一旬怎樣都會有2個地支搭配不上天干的;這搭配不上天干的2個地支,就叫「旬空」或「空亡」,哪裡是可以避免的?這就是大自然的定律。
俗話不是說:「風水輪流轉、三年一閏好壞照輪。」哪有什麼神奇的力量或法術讓人終身亨通?能夠趨吉避凶、降低傷害就很有福了。至於趨吉避凶的方法,無非是行善積德,那些幹話我就不多說了,去翻翻廟裡面的善書都寫得很詳盡。
但若是問:那索非亞妳講得頭頭是道的,妳自己有沒有遇到空亡啊?好歹空亡的時候講一下,那陣子妳講的話我就不要聽了。嗯哼,此刻的你在紙本上無法看到我的表情,我告訴你,現在我的表情就是大悲無言,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呢!
作者:索非亞(劉柏君) 作者簡介 6歲會報明牌,15歲時合開道場,擔任學生靈媒,直到26歲決定退出宮廟,結束靈媒工作,投入棒球領域並成為台灣首位棒球女性主審。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19/04/26
索非亞(劉柏君)
2017年獲選美國國務院「全球女性運動領導人計畫」,並在美國國務院受訪;成為HBO Asia首部中文影集《通靈少女》故事原型暨文化顧問。
2018年富比士雜誌評選為全球體壇最具影響力女性第19名。
2019年獲得國際奧會女性與運動獎世界獎座。
現任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新北物資中心專案經理、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並攻讀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班。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黃楸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