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克的早產兒,存活率5成卻拚出傳奇!回到那晚,許瓊心做了1個大膽決定...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許瓊心, 孫秀惠 2019-10-29

2016年,一個年輕的產婦因為緊急出血,趕緊叫了救護車。產婦上了車,請司機送她到○○○婦產科,那是她產檢的醫院。還好救護車的醫護很有概念,問她:「妳懷孕幾週啊?」孕婦回答是24週。 

「這樣不行,不能去普通的婦產科。我送妳去大醫院。」就因這位醫護天使瞬間的正確決定,改變了那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準媽媽被送到馬偕醫院,提早落地的小嬰兒遇見了許瓊心醫師。

拚了!破表的吸氣壓力指數

一到馬偕醫院,她就被緊急送入產房,生下600多公克、比巴掌再大一點的孩子。一出生,狀況就很不好,插管送到了NICU(新生兒加護病房)。

「因為媽媽是緊急生產,沒有機會讓她安胎,也沒有機會打產前類固醇讓孩子肺泡早點成熟,很快生產的結果,不只太小,先天的條件也非常不好。孩子23到28週前,是肺部發育的關鍵時期,像這樣的孩子,存活率大概只有5成。」許瓊心說。果然,這個寶寶很快就發生了肺部疾病。

有天晚上,許瓊心正在專心照顧另一個肺高壓的小孩,夜班護理師急急忙忙趕來找她。「17床的小朋友血氧怎麼一直掉到88、89以下!」

許瓊心立即移動到17床,開始站在床邊調整呼吸器,「我一直在調整給的氧氣、次數、壓力,而且每次調整都要隨時去監測他的心跳、血壓、呼吸的狀況。你不能調了就走,需要很仔細的觀察,否則萬一調整的方式是他無法承受的,會出很大問題。所以我一直站在床邊不敢走。」

可是小嬰兒的血氧還是一直掉,已經掉到60幾。許瓊心手裡握著呼吸器的急救壓力球,不停地壓著。只要壓一壓,孩子的血氧就會上來一點,但是一放掉,又馬上往下掉。「我心裡想,怎麼會這樣?趕緊叫人幫他照了一張X光,發現他的肺部都白掉了,已經幾乎無法換氣。」

在保溫箱旁邊的呼吸器,相對於早產兒小小的身軀,猶如龐然怪獸,而許瓊心扮演的則是馴獸師。無法正常呼吸的孩子,需要依賴機器給予生命氣息,但沒操作好機器,也可能傷到孩子。

「我一直微調呼吸器,給的吸氣壓力從10、11、12慢慢往上調。」照理說新生兒不能給太高的吸氣壓力,不然可能因吸氣壓力太高,氧氣過度而產生自由基,這麼小的身體無法排掉。

「氧氣太高會對他的視網膜造成傷害,腸子也可能壞死。壓力太大,肺泡也可能會破掉。新生兒科醫生很怕氣胸,因為氣胸引發心臟血管壓力改變,常常會造成小孩子腦出血。書上都告訴我們,對新生兒來說,最高只能調到14,過了就不安全。」

但坐在那裡、不斷調整機器的許瓊心發現,即便已經給吸氣壓力高達14,對這名肺部浸潤的小嬰兒還是起不了作用。她心裡著急,但也知道急解決不了事情。她在手動與機器2種方式之間不停切換,「我整晚站在床邊,有時候按壓力球幾分鐘,穩定一點就接回呼吸器,再微調呼吸器。調整給氧的方式與濃度,然後在床邊盯著數字看,同時仔細思考問題出在哪裡。」

她後來發現,「我用壓力球給氧的時候,因為手的壓力比較大,他的血氧會上去,但一接回機器,因為機器壓力較小,血氧就又往下掉。機器顯示的數字,可能不是實際的數字。我不給高一點的吸氣壓力,他仍然會缺氧。」

那晚,許瓊心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我給了一個所有新生兒科醫生都會覺得恐怖的數字—機器吸氣壓力16,沒想到他穩住了!後來血氧都維持在93、94。」

盯著孩子血氧數字的這個過程,從晚上大夜交班11點,一直到她清晨5點去睡覺,從沒間斷過。「我5點去睡覺,早上8點總醫師來,看到嚇一跳說:『許醫師,妳怎麼給他這麼高的壓力!』但神奇的是,總醫師為孩子再照一張X光片,發現他整個肺部都好轉了!」

「嚴重的慢性肺疾病,給孩子適當的換氣,就是把機器調到適當的壓力,對孩子來說,比用很多藥物更重要。可是早產兒真的很難講,一個孩子一個樣,這個就是把壓力調高,肺部就開了。之後雖然還是需要戴氧氣,但後來整個養大的過程都很順。」

過程嚇人,結果卻令人歡呼。換個醫生再來一次,許多人還是不敢像許瓊心這麼大膽。很多人都問說:「許醫師妳怎麼敢,不怕肺泡破掉嗎?」

「我覺得這個孩子除了很小之外,沒有什麼理由喪失寶貴的生命,所以我經過仔細觀察後就大膽嘗試。我就是跟它拚了!當下我不會去想說,這樣會不會為自己惹上什麼麻煩。也不會半夜去把家屬叫起來,要他們簽同意書讓我做比較高風險的處置。這是我要去承擔的。我不會怕。」

不怕,拚了!但那絕不是莽撞行事。「我的醫療處置也是有準則的,不是隨興亂做。只是有些情況,不是按照書上告訴你的去做就可以;為了搶救孩子的生命,你非冒險不可,就是要去做『當下最對』的事。」

做當下最對的事,為了孩子的命拚了,然後勇於承擔。在NICU,許瓊心拚出一個又一個的早產兒醫療傳奇。

書籍簡介

親愛的醫師媽媽:早產兒守護者許瓊心醫師與她的巴掌仙子
作者: 許瓊心, 孫秀惠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9/10/31

作者簡介

許瓊心/口述

1974年畢業於高雄醫學院(現已改名為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當年100多個醫學生,只有10位女生。踏入醫院實習後,從「覺得小兒科離死亡很近」,到「只要知道問題在哪裡,就可以把孩子救回來」,而決定將新生兒醫療當作一生志業。

她是馬偕兒科第一位女住院醫師,人生超過一半的歲月,都在兒科中度過。當台灣第一個新生兒加護病房——馬偕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成立,2001至2009年擔任NICU主任,便著手全面提升馬偕醫院新生兒醫療照護品質,並且在2006年成為第一位專責主治醫師。

超過40年的臨床經驗,被稱為「行走的教科書」,總是能夠精確且迅速地診斷臨床個案,被新生兒醫師視為最佳臨床教學主治醫師。曾任馬偕兒童醫院資深主治醫師;退休後再任馬偕兒童醫院兼任主治醫師,現任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早產兒基金會董事。

孫秀惠/撰寫

曾任《商業周刊》執行副總編輯、《alive優生活》總編輯、商周學院院長,目前為《商業周刊》編輯處特約總主筆。譯有《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走出藍色幽谷──告別憂鬱症》、《攻頂》等書,並著有《跌倒在旅行地圖上》。


責任編輯:洪婉恬
核稿編輯:呂宇真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