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睡不著,還是失眠?小心被安眠藥控制!精神科醫師教你4招「不吃藥也睡得好」

撰文者: 黃偉俐 醫師2020-09-18

「醫師,我何時才可以不用吃安眠藥?」這是門診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也是台灣數以百萬計有睡眠障礙、吃掉幾億顆安眠藥的病人最想知道的。前一陣子剛參加了一個由國衛院委託,專門針對安眠藥使用問題的專家會議,所以「怎樣可以不用吃安眠藥?」也是政府很關心的一個全民議題。

我絕大多數的病人都是因為睡眠障礙,尤其是難以入睡前來看診,其中有很多都是吃了好幾年安眠藥的病人。有些一進來也不想多說甚麼,直接就點名要吃甚麼藥,

「可是我是看病的醫師,不是賣藥的,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睡不著嗎?」

太多的病人不想管自己為什麼會睡不著,認為失眠就是吃安眠藥;其實對於非精神專科的醫師來說,他們也不太會管病人睡不著的原因、背後是否有精神疾病、是否有酒精濫用,失眠就開鎮靜劑、安眠藥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對了。老實說精神醫學在台灣被醫界、醫學院重視的程度並不高,還有很多醫師甚至歧視精神疾病,所以不要說是甚麼樣的精神疾病造成失眠了,一般科醫師甚至對於憂鬱症病人自殺的警覺都不夠,更不要說也是失眠主因的焦慮性疾患了。根據研究顯示《請參見「安眠藥只是可以把你敲暈的棍子!」精神科醫師的真心話

在1,517個失眠的病人中,原發性失眠(意味找不到導致失眠的精神或其他身體疾病)有45位,佔了只有12%。憂鬱症占最多有50%,焦慮性疾患有48%,因為健康問題造成失眠的有43%。

所以怎樣可以不吃安眠藥的第一件事是「找對醫師診斷失眠的病因,對症下藥並遵從醫囑,從一開始就不要吃安眠藥,或在2~3個月內停用安眠藥。」

對於焦慮性疾患的病人,尤其是其中的廣泛性焦慮症,一開始就使用可以抑制焦慮中樞過度作用的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一般被稱為抗憂鬱藥,這是根據它們一開始被研發的目的,後來發現這藥才是對焦慮症最根本的治療,《請參見你知道自己是「焦慮體質」嗎?》,再加上一些幫助放鬆腦神經的抗焦慮藥,病人往往就不用靠安眠藥入睡,更可以避免安眠藥的長期使用。

憂鬱症患者幾乎都會失眠,經常必須使用安眠藥,但是足量的抗憂鬱藥物才能讓憂鬱症早點恢復,可以在依賴前趕快停止安眠藥的使用。台灣的憂鬱症病人常常會跟醫師表示有進步,不想再加藥,但是進步不代表完全復原,藥量不足下,不少病人可能要數個月後才能回復正常。但是一旦安眠藥被長期使用,很有可能會影響正常的睡眠機制,結果即使憂鬱最後「慢慢」好了,病人卻變成安眠藥的藥罐子。

1
2
單頁閱讀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