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遺體燒成灰,樹葬就行了!」吳念真給兒子的「生前遺書」:比起骨灰被放寶塔,被子孫記住更重要

圖片來源:吳念真Facebook

台灣導演吳念真是台灣電影界的靈魂人物,從27歲發表第一個劇本開始,吳念真至今總共完成了75部電影劇本,不僅如此,吳念真更跨界配音、主持、舞台劇等不同藝術領域,可謂台灣文藝界的重要推手之一。

2016年,吳念真和兒子吳定謙攜手將曾獲「普立茲劇本獎」的故事「心靈病房」搬上舞台,改編成《當妳轉身之後》,戲中探討當人走到生命終點,該如何面對病痛、與自己對話。從這部戲足見吳念真對生死議題的深刻體悟。

現年68歲的吳念真,在2015年曾因在浴室跌倒導致顱內出血,不但一度住進加護病房,醫院還發出病危通知。吳念真回憶當時情況,已經不記得事情詳細的發生經過,太太說聽到「碰!」一聲起來查看,才發現他跌倒了,吳念真起身後隨即抱著馬桶狂吐,學護理出身的太太立即打「119」求救。

「太太說我堅持不要,但當時對話已完全不記得。」直到隔天吳念真起床刷牙後,發現自己竟然流鼻血、頭暈、頭痛,才趕快請兒子將自己送到醫院,沒想到一上車,吳念真就已意識模糊。走過一遭鬼門關後,吳念真又於去年因急性感冒發高燒送急診,沒想到竟發現已罹患零期膀胱癌!

歷經顱內出血、癌症手術,讓吳念真對於生死有了不同於以往的體認。從小在礦村長大的吳念真,其實對死亡並不陌生,在那個年代,礦災的發生是常有的事,可能早上還聊過天的鄰居叔叔,下午就被抬出來了。「從小就看慣了生生死死,對死亡一點也不陌生,知道它隨時在一旁窺伺;那時,對死亡的感受,就是令人不知所措。」吳念真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

年歲漸長之後,吳念真才學會用新的眼光面對死亡,他了解到害怕是沒有用的,因為死亡並不會因為人們的恐懼而停下腳步,所以與其浪費時間畏懼,不如好好珍惜相處的時光。而經歷意外之後大難不死,讓吳念真更堅定了信念:「把每天都當做最後一天來過,希望生命不要留下任何虧欠和遺憾。」這句話看似簡單,世上卻又有多少人做得到呢?

把生死看得透徹的吳念真,對人生最後一哩路的安排也抱持著一樣的態度,他已經和兒子溝通過,假設真的到了自己躺在病床上、需要急救的那一刻,吳念真希望絕對不要接受無效醫療,希望可以有尊嚴地過完生命中的每一天,這樣就夠了。

對於走過生命最後一程,吳念真接受採訪時羅列最重要的3件事:

1.生命最後一哩路想要怎麼走,自己是最重要的負責人
2.記住隨時可以更動,簽了預立醫療決定書,還是可以改變心意
3.必須讓最親近的人知悉

至於遺體,吳念真也一併交代給兒子:「不用太麻煩!找些朋友,大家說再見,把遺體燒化成灰,用樹葬就行了。半年後,樹葬位置還可騰出來,換人使用,你們也省去了年年掃墓的麻煩。」吳念真不希望自己的骨灰被放在寶塔等地點,若子孫忙碌而沒時間探望,反而令他難過。「我寧願在你們心裡佔一席之地,這樣就夠了!」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