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霞回一個孩子的信:我差點到美國包餃子,只是因18歲這樣做一個決定
致18歲的孩子們
最近收到一封剛滿18歲高中女生的來信,這個女孩是從中國到西柏林去求學的。
「18歲是人生重要轉折點,選擇和決定極其關鍵。然而這時的我們都太迷茫,以至於多數時候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假設世界上所有18歲的女孩都是您的孩子,您對她們最珍貴的忠告將是甚麼呢?為甚麼?」
「親愛的惟清小妹妹,看完你的來信,我深深的感受到你的迷茫,這又何嘗不是我18歲的感受。記得那年我剛拍完第一部戲《窗外》,正拿不定主意將來要走哪條路?當時唯一的出路是考進大學,好好讀書,但我又不是讀書的料,進不了大學之門,初戀男友又逼我跟他去美國包餃子,自己最有興趣的事卻是演戲。電影公司要我到香港去宣傳《窗外》,我非常徬徨,不知道該選擇哪條路?如果去了香港,就等於選擇了演戲這條路。還記得當時苦惱的寫了三張紙條,一張是『讀書』、一張是『拍戲』、一張是『包餃子』,每張揉成一團,自己抓鬮,整個下午抓來抓去還是決定不了,最後在白紙上寫了許多『死』字,可見我當時是多麼的苦惱。
正常來說,18歲是讀書學習的年齡,最好是進大學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科目,趁自己記性最好,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把握機會好好學習,為工作機會和將來的事業打好基礎,這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傳統觀念。當然也有許多沒有機會讀書的成功企業家,像台灣的王永慶,香港的李嘉誠,也有中途輟學的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我想他們必定是選擇了他們最有興趣的工作,同時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斷的充實自己。我始終相信,上帝造人,必定給予每個人屬於自己的獨特禮物,你必須去發掘它,並勇往直前將之發揚光大,那麼成功必定不會離你太遠。
去香港之前我猶豫得幾乎病倒。到了香港我一夜成名,從此就走上電影這條不歸路,所以我這一生最大的轉捩點就是18歲。
一路走來,最深刻的體驗是『要選擇你最喜歡的事做』,因為這樣,你會整個人浸淫其中,不怕苦、不畏難、不覺累,這様成功的機會相對比別人高。
女兒們小時候睡前最喜歡聽我説『小草』和『藍蝴蝶』的故事。
一個流浪人,走了好多好多路,實在是太累太累了,於是他把背包放下,倒在草地上就睡著了,半夜裏聽到許多説話的聲音,覺得奇怪,這麼睌了,會有誰在這黑暗的荒野中說話呢?起來看個究竟,原來是小草們正興高采烈的討論自己在太陽出現的時候會變成甚麼顔色的花。每枝草都分配到自己的顔色,只有一枝最強壯的草可以自由選擇它喜歡的顏色,但它一直下不了決定該要哪個顏色。流浪人眼睛都睜不開了,他昏睡過去。第二天早上,他被刺眼的陽光射醒,眼前的小草都興高采烈的向著太陽開出自己顔色的花朵,只有一枝枯黃的小草無力的倒在地上,它到太陽出來時還沒有做好決定。
在一個濕濕髒髒的山谷裏,有許多爛木頭,木頭上爬滿了毛毛蟲,它們很快就會變成白蝴蝶。有一隻毛毛蟲仰望著天空,天空好藍好藍,它好喜歡,它堅定的對自己說:『我一定要變成像天空一様藍的藍蝴蝶。』它每天都強烈的渴望並不停的重複這句話。終於,有一天,有人看到山谷中一群群白蝴蝶裏,有一隻像天空一樣藍的藍蝴蝶飛舞在其中。
所以,惟清,挖掘上帝送給你的禮物,盡情的夢想,勇敢堅定的朝著你的目標,努力向前行,美好的未來正張開翅膀迎接你的到來。」
夜裏,在床上,我那迷惘的18歲女兒言愛睡不著覺,我把這篇文章讀給她聽,她説「我喜歡」,然後安心的睡著了。
作者簡介 祖籍山東煙台,生於臺灣嘉義,臺灣電影女演員。1972年在台北西門町逛街時由星探發掘。以瓊瑤愛情電影《窗外》出道。1976年轉往香港發展。 林青霞曾主演超過百部電影,1975年以《八百壯士》,奪得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1990年則以《滾滾紅塵》一片贏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榮譽。2011年出版第一本散文創作《窗裏窗外》;2014年出版第二本散文創作《雲去雲來》。
鏡前鏡後
作者:林青霞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0/11/03
林青霞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