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生病的貓咪,跟一群地方阿嬤,為什麼拯救了只有280人的小漁村?
來源:臉書粉絲團Yaika factory ~港のネコとおばあちゃんプロジェクト~
日本有一貓食品牌,每次推出都熱銷,其實這零食的初衷是來自於一隻生病的貓咪。井川愛創立了「Yaika factory」讓原本死氣沉沉的小漁村,走向復甦之路!從其網站及粉絲團「Yaika factory ~港のネコとおばあちゃんプロジェクト~」都能看到漁村居民們、可愛貓咪活躍的模樣。
限界村落大變身
現在大家都在追求長壽,而日本也可以說是「長壽大國」之一!但是,也因平均餘命越來越長、出生人口卻持續減少,造成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而日本也是最受衝擊的國家,撇除東京等大城市外,許多村落都只剩下阿公阿嬤,年輕人都已經搬離,而「限界村落(也稱為極限村落,指65歲以上人口達50%以上,社區功能維持瀕臨極限之村落)」就是在說這麼一回事。
在高知縣有個小漁村矢井賀,人口只有280人,而且當中有約6成居民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也不外乎就已是「限界村落(也稱為極限村落,指65歲以上人口達50%以上,社區功能維持瀕臨極限之村落)」了。但是,這個原本死氣沉沉的漁村,卻因為一個中年女子的出現,開啟了新的轉機。
「單身赴任」?老公也大力支持
千葉県出身的井川愛,從2004年開始工作,但到了30歲後半卻因為過勞而病倒了,自此便停職休養,在家做起了專職主婦。在這期間,她思考未來要往哪走,但也想做點什麼替社會做出貢獻。
她想起和老公的的夢想是「過了60歲,想要搬到海邊的城鎮去」,再去了一趟高知的矢井賀後,井川愛決定在矢井賀住下來了。但老公的工作可能未來會調職,到時可能需要搬家也說不定,因此井川愛決定,「分開住不就好了!」也因為老公不反對,反而大力支持,2016年,她決定離開老公的身邊,帶著愛貓Orca踏上前往高知矢井賀的旅程。
愛貓糖尿病也是搬家原因?
井川愛會想到搬到高知,契機之一是為了調理好愛貓Orca的身體。有一天,Orca被檢查出患有糖尿病,醫生告訴井川愛,糖尿病的原因不是吃太多,而且都還有注射胰島素,所以就讓Orca吃自己想吃的東西吧。這讓井川愛開始有了罪惡感,甚至認為「是不是因為我不夠注重飲食,所以才讓Orca生病...」
所以她開始餵健康食物給Orca吃,但Orca一點都提不起食慾來,慢慢的還甚至不吃飯了,最後Orca血糖過低,差點送掉了小命。經過這件事之後,她才認知到,雖然自己都說是「為了健康」Orca吃,但其實根本就只是「想餵健康的食物給牠吃」,強迫Orca吃下自己不想吃的食物。
於是,井川愛決定自己想製作出Orca會愛吃的點心,而且必須是新鮮、又不添加來路不明內容物的食物。
原本要被丟棄的鮮魚,變成每販售必熱銷的天然貓咪零食
井川愛決定來矢井賀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買到更多便宜又新鮮的小魚給Orca吃。而且井川愛選擇的並非是那種又大、看起來又漂亮的漁貨,而是選擇有損傷或是要被當成垃圾丟棄的漁貨。
井川愛將這些漁貨買回家後加工,從切塊、烘烤到包裝,貓咪天然零食「烤鮮魚」就這樣完成了。在《當我們一起活到100歲:人生百年時代,日本教我們的那些事》中寫道:「接著井川愛嘗試著透過網路販售這些天然貓食, 沒想到意外地獲得不錯的回響。這時候她才發現自己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那些漁村裡的阿嬤就成了最好的幫手。以後,只要確定漁船準備進港,她就會打電話給阿嬤們,問她們有沒有空過來幫忙。」
但是其實一開始並未如此順利,因為井川愛想要「做貓食」「保護貓咪」,所以阿公阿嬤們都認為這個外地來的小妞要來我們這兒造一個貓村,「貓咪會搗亂農作物」「貓咪的屎尿很臭」「貓咪會把漁網弄破」等等,因此大力反對,所以井川愛只好挨家挨戶的說明,保護貓咪並不是讓他們無止境的繁衍、會有計畫的幫島上的流浪貓結紮,還有做貓食也不是要餵給島上的流浪貓,而是要賣到東京去的。這樣來回的溝通下,阿公阿嬤總算是接受了。
通過「做貓食」「保護貓咪」等計畫,如向漁民收購了準備丟棄的漁貨,便可提高漁民的收入;請年紀大的老人家們一起來製作貓咪,讓他們能賺點零用錢,也能活躍村莊的經濟;在銷售上,透過網路集單收款,請取貨人在流浪貓咖啡廳取貨的方式,也是讓愛貓人士能夠和流浪貓咖啡廳有更緊密的互動;而且,還將賣貓食的一部分利潤捐給貓咪中途之家,這作法可說是一舉四得。
原來只是個在東京工作的小螺絲,竟在高知縣的小漁村成了推動「漁村經濟」的大力推手。在井川愛的努力下,讓「漁港的貓與阿嬤計畫」大獲成功,這不但活絡了當地閒置的勞動力,還增加了地方的經濟,同時也替保護貓咪不被人們無情地撲殺,讓這個「限界村落」再次活了起來!
資料來源:
Yaika Factory 猫のおやつ
ワガママおやじ猫がもたらしてくれたもの
漁港×アイデアで叶える「猫と人、街」の幸せづくり | 漁村の活動応援サイト
猫の殺処分と高齢化、2つの問題を解決。「港のネコとおばあちゃんプロジェクト」始動!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呂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