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瓶怎麼洗最乾淨?5種超實用清潔法+保養技巧完整教學

若長期沒清洗保溫瓶,內部會長出一滑滑的的「生物膜」,由許多微生物構成,若有致病菌在裡頭,喝下肚就會影響健康。(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保溫瓶怎麼洗最乾淨?5個超實用清潔法推薦
3訣竅清洗保溫杯更安全
延長保溫瓶壽命的5個保養技巧
保溫杯何時該換新的?
{DS}
你是不是也覺得「保溫瓶只是裝水,應該很乾淨吧」?小心!你每天在喝的,可能是細菌水...若長期沒清洗保溫瓶,內部會長出一滑滑的的「生物膜」,由許多微生物構成,若有致病菌在裡頭,喝下肚就會影響健康。那麼,保溫瓶怎麼洗最乾淨?可以用小蘇打、醋、洗碗精洗嗎?以下幫你整理 5 個正確又實用的保溫瓶清洗方法,還有幾個延長保溫瓶壽命的技巧!
保溫瓶怎麼洗最乾淨?5個超實用清潔法
方法一:浸泡洗碗精+溫水
最基礎的方式是使用中性洗碗精與溫水,適合日常清潔。清潔步驟如下:
- 將溫水與中性洗碗精混合後倒入保溫瓶中,浸泡約10~15分鐘。
- 使用細長的清潔刷或奶瓶刷清洗瓶內、瓶蓋與吸管等配件。
- 用清水徹底沖洗後晾乾。


▲用洗碗精與刷子清洗保溫瓶的正確方法。(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方法二:用天然白醋
白醋是純天然的清潔劑,非常適合殺死細菌,還可以去除污漬。清潔步驟如下:
- 先用熱水沖洗水瓶。
- 將瓶子的五分之一裝滿白醋,然後將剩餘部分裝滿水,靜置10分鐘。
- 沖洗瓶子,直到醋味完全消失。
- 放到烘碗機烘乾或自然風乾。


▲用白醋與水清洗保溫瓶內部,天然殺菌除異味。(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方法三:小蘇打調成糊狀
如果不喜歡醋的味道,可以考慮使用小蘇打來清潔保溫瓶,清潔步驟如下:
- 用小蘇打和水調成糊狀,並塗抹到瓶子內部。
- 讓糊狀物在瓶內壁靜置 15 分鐘。
- 用熱水沖洗瓶子,直到小蘇打糊完全從保溫瓶中清除。
- 放到烘碗機烘乾或自然風乾。


▲用小蘇打調成糊狀清洗保溫瓶,天然去污除垢。(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方法四:過碳酸鈉泡洗
過碳酸鈉泡洗法適用於愛喝茶、咖啡者的深層清潔法,家事達人陳映如就曾教學,只要照著以下步驟,輕鬆去除髒汙:
- 取一容器盛裝1000c.c.溫熱水,並混合約10g的過碳酸鈉粉。
- 將保溫瓶蓋子、配件拆解下來,浸泡於盆中約半小時。
- 泡完後把瓶口等配件用水徹底沖乾淨,並晾乾。
不過,譚敦慈提醒,不是所有的保溫瓶都適合用過碳酸鈉清潔。有些保溫瓶為了「減輕重量」,會使用塗層式的內膽,這類保溫瓶並非全部用不鏽鋼材質製作,就不太建議用此強烈的方式清潔
方法五:稀釋漂白水去味、去垢
剛買的新保溫瓶常有塑膠異味,可以使用稀釋漂白水(1000cc水+4cc漂白水)清洗內部,再多次清水沖淨並自然風乾,有效去味。使用漂白水要注意,僅作加水稀釋,絕不能混入肥皂、 藥劑、香氛精油,否則可能造成氧化作用,散發出毒性物質。


▲稀釋漂白劑去除新瓶塑膠味。(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3訣竅清洗保溫杯更安全
訣竅一:用海綿或柔軟刷具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建議,清洗保溫瓶最好使用海綿等軟性的棉質器具清洗、不要使用鋼刷、鋼絲球,否則可能產生金屬碎屑,喝下肚增加健康風險。
訣竅二:拆解配件洗更乾淨
包含瓶蓋、吸管、矽膠圈等,都是細菌藏匿的高風險區,請務必全部拆開、分別刷洗,並完全晾乾。
訣竅三:喝完馬上洗最安全
顏宗海說,保溫瓶無法抑菌,熱飲降至7℃~60℃之間就會成為細菌繁殖的「危險溫度帶」。建議飲用完1~2小時內清洗,就算只裝水也應天天清洗。
延長保溫瓶壽命的5個保養技巧
- 定期清洗與晾乾:保持內外乾燥,避免異味或細菌孳生。
- 避免盛裝碳酸與酸性飲品:如汽水、果汁等會腐蝕內膽或造成壓力過大。
- 不要放進洗碗機:高溫與水壓易損壞結構,除非標示可機洗。
- 防止劇烈碰撞:以免不鏽鋼內膽變形或破裂。
- 避免長期裝濃茶與咖啡:色素與氣味容易殘留,難以清洗。
保溫杯何時該換新的?
就算天天清洗,保溫瓶還是有使用壽命!若出現以下狀況,就該考慮換新:
- 塗層剝落:保溫瓶內層若出現裂痕,表示保護塗層受損,影響保溫效能。
- 內膽膨脹或異常氧化:瓶內若鼓起、變形,可能為不鏽鋼腐蝕或結構問題,建議立即更換。
- 矽膠圈老化:密封膠圈是消耗品,易隨時間劣化,建議每年更換 1 次以維持保溫與防漏效果。
延伸閱讀
保溫瓶是細菌溫床,死角多又難清!免刷~●●水浸泡30分鐘,茶垢、咖啡漬全部溶解出來
保溫杯可以裝茶、裝咖啡嗎?腎臟科醫師:最不該裝的是「它」!5招挑安全保溫杯
「保溫杯」品牌百百種,到底該怎麼挑?網路爆紅TOP 10品牌,第一名是...
參考資料:elementalbottles、商業周刊、潔客幫、家事達人陳映如、譚敦慈、消費者委員會、三立新聞網、杯中茶垢 咖啡漬怎麼清?日本家事達人公開5招方法,洗的輕鬆、喝得安心!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