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該怎麼辦?消化內科醫師解析腹瀉「2大原因」,「這4種食物」千萬別碰!
「拉肚子」在醫學上稱為腹瀉(diarrhea)。突然肚子痛跑廁所是每個人多少都有的經驗。有些人可能腹瀉一、二次就沒事了,也有人一腹瀉就是好幾天。對某些人來說,原因不明的腹瀉讓他們感到困擾,因為腹瀉會讓我們短期內無法享受美食。但腹瀉的原因有哪些?腹瀉之後哪些東西可以吃、哪些不能吃,這些說法一直眾說紛紜。《良醫健康網》採訪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信佑,一次解析大家的疑惑。
拉肚子(腹瀉)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腹瀉會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兩大類,其中又細分成各種不同的原因,說明如下:
急性腹瀉
一、病毒感染:
例如輪狀病毒、諾羅病毒感染導致的腹瀉。這是最常見的腹瀉原因,大部分的病程約三到五天,不會高燒,體溫大概37.5、38度,以水瀉為主,合併會有嘔吐的症狀。
二、細菌感染:
例如沙門氏菌感染導致的腹瀉,這類患者症狀會比較嚴重,可能會高燒,體溫到38.5、39度以上,合併有強烈腹痛、血便、黏液便。這類疾病會比較嚴重,雖然有機會自己好,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容易使病程延長。
慢性腹瀉
慢性腹瀉原因很多,包括:
- 腸躁症:最常見的慢性腹瀉,也和壓力、情緒有關
- 結核桿菌侵犯腸道引起的腸結核
- 感染寄生蟲
- 非典型細菌、病毒感染
- 自體免疫疾病引起發炎性腸道問題
- 腫瘤:大腸癌就是腸道有腫瘤,造成腸子蠕動異常。
以沒有原因的慢性腹瀉來說,最常見的是腸躁症。這是腸子蠕動快,容易受到刺激,有大約三分之一腸躁症病人是以腹瀉來表現。
整體而言,最常見的腹瀉原因是吃了不衛生的食物,這是因為被汙染的食物中,有細菌、病毒產生毒素,因而導致腹瀉。
1
2
單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