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內側痛、外側痛代表什麼問題?膝蓋內側痛看哪科?膝蓋疼痛位置、內側痛原因及治療一次看

關節軟骨損傷是不可逆的,日常保護膝關節應減少磨損並加強修復。
從疼痛位置看警訊
膝蓋內側痛原因?怎麼治療?
膝蓋內側痛看哪科?如何舒緩?
{DS}
疼痛是身體發出的警訊,不論是起床膝蓋痛、天氣變冷膝蓋痛、膝蓋彎曲會痛等等情況,都可能造成生活不便,除了運動傷害之外,關節退化、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也會引起膝蓋疼痛。本篇一起了解膝蓋痛不同位置代表哪些疾病警訊、膝蓋內側痛的原因、治療方式以及5招日常護膝方式。
從疼痛位置看警訊
膝關節由軟骨、關節囊膜、關節液、韌帶等組成,上接大腿骨,下接小腿骨,而軟骨及關節液相當於一層墊子,走動時有助於減少膝關節磨擦,具緩衝作用。當身體老化、長期承受重力、外傷或是疾病影響,會使膝關節表面軟骨磨損及失去彈性,使軟骨下方的骨頭受力增加,導致軟骨變薄、關節變窄,進而發生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以下依膝蓋痛位置及有無受傷整理相關疾病因素:
膝蓋疼痛位置 | 有受傷 | 無受傷 |
膝蓋內側痛 | 內側副韌帶扭拉傷 內側半月板撕裂 鵝掌肌腱炎 內側皺壁症候群 | 骨關節炎(膝蓋退化) |
膝蓋外側痛 | 髂脛束症候群 外側副韌帶扭拉傷 外側半月板撕裂 | 骨關節炎 |
膝蓋前側痛 | 前十字韌帶斷裂 股四頭肌肌腱受傷 髕骨韌帶受傷 | 骨關節炎、痛風 |
膝蓋後側痛 | 後十字韌帶斷裂 | 骨關節炎 |
蹲下起身,膝蓋卡卡 | 半月板撕裂 | 骨關節炎、貝克式囊腫 |
上下樓,膝蓋不適 | 十字韌帶斷裂 | 骨關節炎、貝克式囊腫 |
膝蓋腫痛、抽痛 | 上述情況合併膝蓋積水都會引發 | 骨關節炎、痛風 |
(表格資料來源:疼痛科復健科雙專科醫師何琨棟)
膝蓋內側痛原因?怎麼治療?
綜合以上表格,膝蓋內側痛可能是因內側副韌帶扭拉傷、內側半月板撕裂、鵝掌肌腱炎、內側皺壁症候群或膝蓋退化造成的骨關節炎。造成的原因及治療方式整理如下:
內側副韌帶扭拉傷
- 原因:因膝蓋外側遭強烈撞擊而導致,如:車禍、運動扭轉,以及臀部肌肉力量不足,蹲下時也可能造成膝蓋內彎過度牽拉,影響內側副韌帶。
- 治療:國泰醫院衛教指出,內側副韌帶扭拉傷急性期應以冰敷、休息、壓迫及抬高為主要處理方式,而慢性期則為熱敷。
內側半月板撕裂
- 原因:在負重情況下,因扭轉膝關節的角度過度伸張或形成巨大的內、外翻旋轉壓力而造成半月板撕裂。
- 治療:台北宏康復健專科診所表示,內側半月板撕裂以藥物及復健為主要治療方式,除非是半月板完全破裂或保守治療無效且極度疼痛,才會考慮手術治療,但有研究指出做完半月板清除手術後,有些患者仍會感到疼痛且增加日後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
鵝掌肌腱炎
- 原因:因持續且重覆過度運動產生摩擦、壓力,而造成肌腱發炎。
- 治療:亞東紀念醫院骨科部醫師張至宏說明,鵝掌肌腱炎急性期以冰敷、休息為主,或配合使用口服消炎止痛藥、局部類固醇注射等藥物治療,以及熱敷、電療、超音波等物理治療;若要復健則可多做伸展與強化大腿肌肉相關運動。
內側皺壁症候群
- 原因:每次膝蓋彎曲、伸直時,內側皺壁會與股骨內髁與膝蓋軟骨互相摩擦,產生破壞引起發炎疼痛反應,若發炎反應長時間未改善則會造成皺褶纖維化及增厚。
- 治療:張至宏醫師表示,內側皺壁症候群治療藥物以口服消炎止痛藥、類固醇注射為主,並搭配復健運動訓練加強關節附近的肌力以及調整平時活動習慣;若保守治療無效則需考慮關節鏡手術 ,將已病變的內側皺壁及軟骨碎屑清除。
骨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
- 原因:關節軟骨退化所致。
- 治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感染內科主治醫師蔡季君指出,退化性關節炎疼痛期應先著重在關節休息、減輕關節壓力,以非類固醇止痛劑控制疼痛,並配合物理治療避免症狀惡化,病況嚴重者須進行手術,若關節完全喪失功能則須裝置人工關節。
膝蓋內側痛看哪科?如何舒緩?
根據何琨棟醫師建議,若發生膝蓋受傷後,有明顯腫脹疼痛導致無法站立或行走,應優先至骨科檢查;若沒有骨折或非外傷引起不影響站立或行走,則可至復健科就醫。由於關節軟骨損傷是不可逆的,日常保護膝關節應減少磨損並加強修復,提供以下5招日常「護膝」方式:
- 減重:體重過重會造成膝關節負重過度,適當減重不僅能避免膝關節負擔,對於其他疾病預防也有幫助。
- 避免姿勢不良、長時間久坐:久坐、翹腳等不良姿勢易造成骨盆傾斜,增加膝蓋壓力和壓迫血液循環。
- 水中運動:水的浮力可減輕體重對膝蓋造成的負擔,游泳、水中有氧運動或水中走路等水中運動不僅能避開膝蓋疼痛的風險,同時訓練心肺並消耗熱量。
- 踩自行車:騎行時,身體重量會分散在腳踏板及座墊上,進而減輕膝蓋負擔,適合過重族群的低衝擊運運。
- 散步快走:相較跑步而言,戶外走路、跑步機走路對膝蓋的負擔較小,走到會喘的中等強度也能有效燃脂並達到增強心肺功能的效果。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亞東紀念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國泰醫院、亞東紀念醫院、何琨棟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蔡明劼醫師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