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給建議,為何朋友卻不領情?「誰說的」其實比「說什麼」更重要!日本資深顧問告訴你:聰明人才懂的溝通3技巧
藉由一邊整理一邊聆聽對方的話,便能讓說話者本人更深入理解自己的想法,進而得以付諸行動。
被另一半或朋友、後輩找去商量事情,出於善意而給了對方「建議」後,對方卻不買帳,而且還很不高興……像這樣的經驗你是否也曾有過?說來丟臉,這種經驗我還挺多的。事後我還會責怪對方:「你為什麼不照我說的做?」把關係搞得更緊張……在職場上,偶爾也會看到這種情景。
其實提供建議這種行為,需要非常高度的溝通技巧。
剛成為顧問的我曾認為「顧問就是一種提供建議的職業」,但實際上,我的主管卻跟我說「別輕易給出建議」。
◆ 「誰說的」比「說什麼」重要
建議再怎麼正確,也無法讓人動起來。因為人不是用理智來行動,而是用情感來行動的。
舉例來說,我因為工作的關係,親眼目睹了許多主管因「不誠懇的員工」而煩惱不已。不管你說什麼,這些人都只會給出敷衍的回應,行為卻從不改變。若問他:「為什麼不改變你的行為?」對話便會以「沒時間」、「沒權限」、「我也不知道」、「因為我不想」等回答告終。也就是說,人的本性就是會為自己「沒興趣」的事物想出各種使其合理化的藉口。
對於這樣的人,不論主管再怎麼給予建議,說著「這樣做就會改善喔」,他也還是聽不進去。但令人驚訝的是,有時只要換個人來說,他就聽得進去了。例如,光是改由當事人喜歡的同事對他提出建議,而非由主管開口,便可能讓他把建議付諸行動。
這正是因為「誰說的」比「說什麼」更重要的關係,唯有在當事人相當尊敬、欽佩對方時,才可能接受其建議並付諸行動。
◆ 不是給建議,而是要指揮交通
進入顧問公司工作了好幾年後的我,開始認知到顧問並不是一種提供建議的職業,而是一種「指揮交通」的職業。因為實際上,顧問工作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傾聽經營者的煩惱、找出問題點並加以整理。
所謂的整理,就是一種「丟掉不需要的,只留下必要東西」的行為。
因此,「整理對方的話」即是從對方所說的話中,捨棄多餘的資訊,只留下為了做出判斷所需要的資訊。藉由一邊整理一邊聆聽對方的話,便能讓說話者本人更深入理解自己的想法,進而得以付諸行動。這種邊整理邊聆聽的技巧,不僅限於顧問工作,在各種場合都能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