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病痛找不到原因?注意自律神經失調十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守宏說明,自律神經失調患者經過約3個月的治療後,身體的不適症狀通常會獲得明顯改善。

良醫問診良醫問診 撰文者: 曾耀儀2024-10-28

自律神經失調是現代人常見毛病之一,有些人頭痛、胸悶、耳鳴等,身體出現各種小毛病,看過很多科,也做過很多檢查,但都查不出病因,最終轉到精神科才發現是自律神經失調。此疾患以女性偏多,藝人林美照、曾雅蘭都曾因自律神經失調,飽受憂鬱症、失眠之苦。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守宏說明,自律神經遍布全身,一旦失調,全身上下皆可能出現不適症狀,須找出生活中的壓力源,學習放鬆與調適,症狀將明顯改善。以下為專訪口述紀要:

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大部分。當人類面臨困難或危險時,交感神經會主導身體進入備戰狀態,隨之引發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瞳孔放大、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等現象,幫助我們進入戰鬥或逃跑的警覺模式,以應對緊急情況。與此相反,副交感神經則在身體進入休息或睡眠狀態時發揮作用,讓心跳減緩、呼吸放慢、肌肉放鬆,促使身體進入休息和修復模式。

自律神經如油門與煞車
一失控小心病痛上身

白天我們需要專注於工作,交感神經會較為活躍;在夜晚休息時,副交感神經的活性則會提高。如果將身體比作一輛汽車,交感神經就像油門,幫助我們應對緊急挑戰;副交感神經則如煞車,讓身體進入放鬆、休養狀態。兩者的協調運作使身體維持平衡,進而保持身心健康。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下,交感神經的活性往往大於副交感神經,致使時刻保持警覺狀態,難以放鬆。

自律神經失調三大原因

自律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組成,廣泛分布於全身,負責調節身體的各項功能。當這兩者之間的平衡出現問題,便可能引發全身性不適,這就是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九成的自律神經失調與精神科相關,之所以稱為自律神經,是因為其運作不受大腦意志控制,反而是情緒影響甚鉅。因此,自律神經失調往往代表著個體可能正陷入焦慮或憂鬱的情緒狀態。其餘一成的自律神經失調患者是因為身體疾患所致,可能是因糖尿病導致身體周邊神經受損;或者罹患路易體氏失智症進而導致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通常不是單一原因所引起,而是受到生物性、心理性以及社會背景等多方面的影響。外在壓力固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但內在的壓力反應如個性,也扮演了關鍵角色。有些人天生容易緊張、焦慮、急性子或完美主義,這些人格特質使他們在面臨壓力時反應較大,因而更容易透過焦慮或憂鬱影響自律神經。無論過去或現在,人們對於就診精神科仍存有一定的忌諱與抗拒,特別是在早期的保守社會,對女性的要求與期待更高,這使得她們的情緒容易被壓抑,難以適當宣洩,最終常會透過身體症狀表現出來,這也是自律神經失調以女性偏多的社會性原因。

有些人一聽到自律神經失調,以為是得了精神病。其實,精神科的疾病主要分為精神疾病和精神官能症兩大類。思覺失調症、妄想症等,屬於精神疾病範疇;而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焦慮症等,則歸類於精神官能症。兩者差異在於,精神疾病患者會失去對現實的判斷力,可能出現被害妄想、關係妄想等現象,且多數缺乏病識感;精神官能症較為輕微,患者的思想與行為多數能符合客觀現實,較具現實感。

這裡痛、那裡也痛⋯⋯
常見十症狀,三招改善

自律神經失調會引發一系列身體不適,如頭痛、胸悶、心悸、呼吸困難、肌肉緊繃、手抖、肩頸僵硬,甚至腹瀉。此外,年長者更容易出現暈眩和耳鳴的情況。當一個人同時出現多種系統的不適症狀時,通常會懷疑是自律神經失調,因為一般的疾病不會表現出如此廣泛的症狀範圍。

改善自律神經失調,除了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外,維持正常作息也至關重要。自律神經系統受晝夜節律的影響,一旦作息紊亂,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便會失衡。為了促進副交感神經的活性並減少焦慮,平時可進行放鬆練習,如腹式呼吸、漸進式肌肉放鬆或冥想等,這些方法有助於平衡自律神經。如果焦慮、憂鬱或自律神經失調已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應考慮藥物治療,如搭配抗憂鬱藥物以進一步緩解症狀。

值班醫師_黃守宏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暨睡眠中心主治醫師、衛福部雙和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理治療中心督導、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專任講師、台灣科技大學駐校精神科醫師、台北醫學大學駐校精神科醫師
現職: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台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

腹式呼吸3大重點
1.選擇舒適空間坐著進行。吸氣時腹部自然鼓起,然後緩慢呼氣,速度比平時慢些,讓腹部放鬆。一手放在胸部,另一手放在腹部,感受呼吸帶來的身體起伏,練習約5至10分鐘。
2.初次練習可選擇在洗澡後或睡前進行。養成習慣後,除了飯後半小時內不建議練習,其他時間皆可進行。
3.腹式呼吸與短促的胸式呼吸不同,它是一種長而深的呼吸方式,能夠活化副交感神經,達到放鬆、安定神經的效果。
良醫問診

良醫問診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由良醫編輯群採訪各科別權威醫師,透過專訪為民眾解答常見的疾病問題,解析最新醫療趨勢。本專欄為隔週一期,並同步刊登於《商業周刊》。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