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換季就皮膚癢、狂打噴嚏?中醫師公開5方法治過敏,把握「黃金調理期」改善過敏降發作頻率

中醫過敏,中醫治過敏

鄭鴻強中醫師指出,在中醫觀點中,過敏反應的發生與體質息息相關,加上人體的正氣不足(即免疫功能失衡),導致外邪(如風、寒、濕、燥、熱)容易侵襲身體,從而引發過敏反應。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林勻熙 整理2025-04-18

過敏是現代人普遍卻難纏的健康問題。無論是季節轉換引發的鼻子癢、打噴嚏、皮膚紅腫,還是食物或藥物引起的過敏反應,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雖然西醫可以快速緩解症狀,但不少人希望透過中醫治療過敏,從體質調理出發,達到長期改善的目標。中醫如何治療過敏?良醫健康網特別專訪台灣中醫美容醫學會理事長暨信義馬光中醫診所副院長鄭鴻強中醫師來解答。

中醫如何看過敏?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約有355萬人因過敏性疾病就醫。從西醫角度來看,過敏是免疫系統對無害物質產生過度反應的現象,常見過敏原包括花粉、塵蟎、動物毛髮、特定食物等。

鄭鴻強中醫師接受「良醫健康網」專訪指出,中醫認為過敏反應的發生與體質息息相關,加上人體的正氣不足(即免疫功能失衡),導致外邪(如風、寒、濕、燥、熱)容易侵襲身體,從而引發過敏反應。

中醫治過敏先分三大體質

鄭鴻強說明,在中醫觀點中,過敏與「正氣不足」、「衛氣不固」、「肺脾腎功能失調」密切相關。中醫講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正氣不足時,身體抵抗力降低,外來風寒濕邪便容易侵入體內,引發過敏症狀;「衛氣不固,易感外邪」,衛氣相當於人體的防禦屏障,若衛氣虛弱,皮膚與呼吸道的保護力下降,就容易出現鼻塞、流鼻水、皮膚搔癢等過敏反應。

至於,肺、脾、腎功能失調則為過敏的根源,並可將過敏體質分三種證型:肺氣虛、脾氣虛和腎氣虛。三種證型的特徵與對應的過敏症狀如下:

  • 肺氣虛:對應的過敏症狀為常感冒、過敏性鼻炎。肺主氣,與外界環境直接相通,肺氣不足時,對外來邪氣(過敏原)的抵禦能力下降,容易出現流鼻水、打噴嚏、怕冷等症狀,從而發生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問題。
  • 脾氣虛:對應的過敏症狀為皮膚過敏、腹瀉、腸胃虛弱。脾主運化,負責食物消化與營養輸送,脾氣不足容易導致身體累積痰濕,進一步引發皮膚過敏、腸胃不適。
  • 腎氣虛:對應的過敏症狀為氣喘、慢性過敏。腎為先天之本,與人體的免疫功能及過敏體質有密切關聯,腎氣虛弱者容易疲勞、氣短、四肢不溫、手腳冰冷,可能會影響免疫調節功能,長期下來導致過敏體質。

鄭鴻強表示,相比之下,西醫多以抗組織胺、類固醇等藥物緩解症狀,雖然見效快,但可能一停藥就復發,無法真正改善體質。中醫則強調根本調理,雖需時間,但效果較持久,尤其適合過敏反覆發作的族群。

中醫治療過敏5方法

針對不同體質,中醫採取個人化的調理方式,常見的方法包括中藥、針灸、食療與生活調理。

中藥調理體質

常見用藥依據證型而定:

  • 肺氣虛型(常打噴嚏、鼻水多):可用「玉屏風散」(黃耆、防風、白朮)補氣固表,增強免疫。
  • 脾虛濕盛型(腸胃功能弱、濕疹):可用「參苓白朮散」健脾益氣,減少濕氣累積。
  • 腎氣虛型(氣喘、慢性過敏):可用「六味地黃丸」或「金匱腎氣丸」補腎助陽。

針灸提升免疫力

透過針灸特定穴位,以改善過敏症狀:

  • 迎香穴:改善鼻炎、鼻塞
  • 足三里穴:健脾補氣、提升免疫
  • 腎俞穴:補腎固本、改善虛寒體質

建議每日按壓上述穴位三至五分鐘,有助穩定體質。

食療配合體質需求

中醫強調「藥食同源」,建議避免生冷、寒涼食物(如冰品、冷飲)以及辛辣油膩物(如炸雞、辣火鍋)。體質虛寒者可多攝取溫補食材,如薑、紅棗、山藥、枸杞等,以及桂圓茶、黃耆茶、黑豆茶等溫熱飲品。

三伏貼、三九貼療法

中醫講求「冬病夏治」、「夏病冬治」,而三伏貼與三九貼便是依據這一原則所發展出的季節性穴位敷貼療法,適用於反覆發作的過敏體質調理,已廣泛應用於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咳嗽等過敏性疾病的預防與改善。

三伏貼是利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在特定穴位上敷貼由中藥製成的藥餅,以達到補陽驅寒、強化肺脾功能的效果。中醫認為此時陽氣最旺,有助於藥效深入經絡、祛除體內寒濕,提升免疫力。三九貼則是在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天進行穴位敷貼,有助於鞏固陽氣、補腎助陽,對於體質虛寒、易反覆過敏的族群來說,是冬季調理的絕佳時機。

調整生活習慣

中醫講求順應自然、養生有道。建議早睡早起、規律運動,幫助正氣回升,避免熬夜與過度勞累,減少免疫力下降,而季節交替時節加強防護,例如春夏交替與秋冬交替,應特別注意保暖與過敏控制。每天適當運動及日曬,對於過敏體質的調理也有助益。

過敏體質日常養生5重點

中醫治療講究辨證施治,不同體質及過敏類型會採用不同處方與療法,並強調根本調理體質,以達到穩定免疫、防止過敏反覆發作的效果。鄭鴻強表示,透過中醫調理體質、改善臟腑機能與氣血運行,不僅可以減輕症狀,更有機會降低復發機率。針對過敏體質,鄭鴻強給予以下5點日常養生建議:

  • 透過太極拳、氣功等運動,可促進氣血循環,進而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 睡前可用溫熱水泡腳,促進氣血循環、改善四肢冰冷。
  • 避免熬夜,確保充足睡眠,以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
  • 少吃甜食與油炸食品,多攝取當季新鮮蔬果,促進免疫平衡。
  • 每天適度曬太陽,促進血液循環並增加維生素D合成,幫助調節免疫系統運作,提高抵抗力。

Q:中醫治療過敏多久見效?

急性症狀如鼻塞、皮膚癢等,經中藥或針灸可快速緩解,但若要從體質調理,通常建議持續治療3~6個月以上,以達長期穩定效果。鄭鴻強表示,改善過敏體質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長時間的調理。許多患者的過敏來自於先天遺傳及後天飲食失調,建議孩童若有過敏症狀出現,可以把握七歲以前黃金期進行調理,有機會大幅降低日後過敏發作頻率。

Q:治過敏,可以同時看中醫跟西醫嗎?

可以。鄭鴻強指出,中醫治過敏強調「治本」,透過中醫辨證論治、結合生活飲食調整,經過長期調理,許多過敏患者都能逐步改善體質,減少對過敏藥物的依賴。但是,由於體質調整需要時間,短期內可能看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適合長期調養,並強調若能將中醫與西醫相結合,取長補短,可為過敏患者帶來更全面的治療效果。

Q:兒童、孕婦治療過敏可以看中醫嗎?

可以,但需特別注意體質與用藥安全性,務必由具有執照的中醫師診斷與開立個人化處方,不建議自行抓藥使用。鄭鴻強就個人治療經驗分享,一名六歲男童因異位性皮膚炎就醫,皮膚紅腫、發癢,尤其夜間癢得難以入睡,後來透過清熱涼血的中藥調理,並搭配推拿改善腸胃功能後,皮膚狀況逐漸穩定,也降低發作頻率。

諮詢專家/信義馬光中醫診所副院長 鄭鴻強中醫師

【延伸閱讀】
中醫的肺≠西醫的肺!中醫師教你日常養肺4秘訣,吃「1顏色食物」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有圖解》天氣忽冷忽熱,鼻子又過敏了嗎?除了使用鼻噴劑,中醫師教你按摩3穴道緩解鼻過敏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延伸閱讀


字級100%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