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肺≠西醫的肺!中醫師教你日常養肺4秘訣,吃「1顏色食物」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肺氣一但有外入侵,宣降會失職,易引起咳嗽、痰壅、氣喘之病症。
一個午後,診間來了位老先生,因長期肺氣腫,導致呼吸困難,行動不便,需要攙扶,言語表達遲緩,伴有嗜睡,大小便失禁等情況。透過由中醫調理之補肺補氣等藥帖使用,約莫1個月後,呼吸通暢後,大幅度改善各種身體症狀,患者親友也連連稱奇,表示不敢置信。
與氣血、皮膚、免疫系統皆相關的「肺」
中醫的肺,不同於西醫的肺臟,中醫的肺包含許多功能,於素問典籍中記載,《素問‧五臟生成篇》云:『諸氣者,皆屬于肺。』
肺『主一身之氣』,氣須透過肺交換及推動運行,氣也藉由血脈帶動分布到全身,氣調動全身各器官及臟腑的運作,包含於血絡的氣及經絡中的氣,皆與肺氣相連結。顯而易見,當肺臟受損,五臟六腑的協調,一定會各種阻塞,進而導致機能衰弱,一個肺部疾病導致全身五臟六腑受損,診間常看到30歲出頭的患者,因長期吸菸、晚睡,工作環境空氣品質差,看起來像是50歲的年紀,可見肺臟之重要性。
古籍中也常看到肺與皮毛相關,皮毛可代表著皮膚與免疫系統,肺臟有問題也容易表現在皮表,例如發癢、過敏等問題。皮毛上的衛氣也是抵禦外邪的免疫防禦力,對應著肺氣一表一裡,來保護身體不受外來邪氣入侵。
肺與氣管及喉、鼻與外界直接相通。肺容易受到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肺易感受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所以溫病名醫葉天士說:「溫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氣一但有外入侵,宣降會失職,易引起咳嗽、痰壅、氣喘之病症。
於是,我們可以了解到,中醫的肺,不僅有西醫的肺部換氣的功效,更多還有幫助心臟調整節律,幫助脾胃消化吸收,幫助大小腸代謝排泄,幫助肝膽解毒清掉身體之各種毒素,幫助身體的免疫系統的增強,有中樞協調各臟器的功能。常見之中醫肺部疾病有肺氣虛、肺陰虛、肺陽虛,進而造成肺腎陰虛、肺脾氣虛等等,調補肺,對於中醫師而言十分重要。
4秘訣日常養肺這樣做
1.適度食用白色食物
以飲食來說,白色食物通常可以宣肺止咳、化痰平喘,從營養學來說,大多富含水分、水溶性膳食纖維與蛋白質,可補充水分、滋潤皮膚、協助細胞修復。另外,部分食物具有化痰、止咳作用,也具黏膜修復效果。食材舉例:常見的白色食物例如米、奶、蛋、大部分的魚類、水梨、白蘿蔔、蓮藕、蓮子、竹筍、蘑菇、山藥、杏仁、百合、銀耳。
2.心肺運動與三伏三九貼
以作息來說勤做一些增加心肺功能的運動,包含伸展操、游泳、跑步,讓肺氣得以完全交換,肺氣之「青氣1」得以轉換成心氣,以運行至全身細胞變成可用的「宗氣2」。不過度憂傷,容易損傷肺氣,保持排便通暢,因肺經與大腸經相通,會互相影響可多做深呼吸,有助增加肺活量,維持良好的呼吸道功能肺部增強免疫力,也推薦使用夏季三伏貼及冬季三九貼,這是最快增加免疫力的方式,容易感冒的人建議每年都能敷貼。
註1:清氣為自然界吸入之氣+脾胃從食物中消化的水穀精氣,合為宗氣。
註2:宗氣能推動及調節心臟的搏動以及血液的運行,並影響到體溫與四肢活動。
3.中醫藥膳食補
常見藥膳飲食方面,蘇醫師推薦容易乾咳嗽的人,建議將梨中間挖一個洞,裡面放一些冰糖或川貝,用電鍋清燉最養肺。常感冒之人,一定要在感冒痊癒之後,燉服一些黃耆、枸杞、紅棗、黨蔘、麥門冬等當茶水喝,以提升免疫力。
冰糖燉雪梨
食材:水梨一顆、冰糖或川貝適量
方式:將梨中間挖一個洞,放入適量冰糖或川貝,用電鍋清燉10分鐘。
清暑益氣湯
食材:黃耆五錢、枸杞三錢、紅棗10枚去籽、黨參三錢、麥門冬五錢
方式:以上藥材以2000cc水,煮至沸騰後,大火沸騰3分鐘,轉成小火慢熬5分鐘,放置冷卻後,即可飲用。
4.敲肺經補肺氣
經絡穴道按摩,平時可順著肺經敲打,讓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前,手握空拳,從肩窩的位置稍用力的敲打,沿著手臂偏外側,一直敲打到拇指指端,能幫助補肺氣養肺經。或是按摩肺經上的幾個重要穴位如「太淵穴」:手腕橫紋以上、拇指大魚際以下。「尺澤穴」:手肘內側橫紋上,手心向上,外側往內1指寬處。
本文由《馬光中醫診所》授權,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