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搭配合適治療方案更加分
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女星奧黛麗赫本與台灣演員馬如龍,都是因神經內分泌腫瘤離世。什麼是神經內分泌腫瘤?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陳佳宏醫師說明,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由內分泌系統及神經系統病變造成的腫瘤,只要有神經內分泌的部位都可能發生。
人體內部有許多神經內分泌細胞,具有分泌荷爾蒙的特性,有些神經內分泌腫瘤會導致內分泌量變多,產生內分泌相關症狀,屬於「功能性」;若內分泌沒有過多分泌產生相關症狀則屬於「非功能性」,但陳佳宏醫師提醒,即便沒症狀,還是有腫瘤變大導致壓迫的風險。
陳佳宏醫師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癌症的一種,過去稱為「類癌」,容易讓人誤以為是類似癌症而並非癌症。2017世界衛生組織更新的病理診斷將神經內分泌瘤分為G1、G2、G3及G3神經內分泌癌等四級,而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細胞分化較好的癌症;而細胞分化較差的則稱為神經內分泌癌。
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的非專一性,因此常常被誤以為是小毛病而被忽略,像是熱潮紅、低血糖、胃潰瘍、腹瀉、氣喘、咳嗽都可能是由神經內分泌腫瘤引起的臨床症狀。要如何判定是由神經內分泌腫瘤而導致?陳佳宏醫師說明,若民眾反覆出現上述症狀治療後仍無法痊癒,又找不出導致症狀反覆的原因,可能就需要懷疑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可能。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陳佳宏醫師
「民眾與醫師都要對神經內分泌腫瘤有概念,如果沒有概念就很容易忽略它。」陳佳宏醫師表示,有症狀除了先理學檢查,也要再做更進一步的檢查,像是抽血、影像學檢查,找到腫瘤之後則需透過切片做最後的確診。針對尚未轉移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手術切除是首選的治療方式,若已遠端轉移則代表無法透過手術切除乾淨,即使如此仍建議手術,只要腫瘤量減少就有助於病情。
陳佳宏醫師表示,在腫瘤無法切除乾淨的情況下,手術後仍須搭配合適的治療方案,此時腫瘤的細胞分化對於治療選擇是重要的決定指標。針對分化好的可搭配體抑素、標靶藥物等治療方式;若分化不好則建議搭配化療、或免疫療法等。陳佳宏醫師坦言:「若患者對上述治療方式反應不佳或產生抗藥性,可能就會有生命危險。」目前台灣已引進「放射性核素療法」, 臨床數據顯示,對第一線治療反應不佳的分化好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性核素療法後,效果反應優於傳統治療方式。陳佳宏醫師表示,目前放射性核素療法為自費療程,期盼有一天通過健保給付,提供患者更多的治療選擇。
許多民眾對神經內分泌腫瘤並不熟悉,陳佳宏醫師與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安寧照護科呂敏吉主任、三總社會服務室蔡惠芳社工師共同著作《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一書,期盼透過此書民眾能更加認識神經內分泌腫瘤。
陳佳宏醫師提醒,神經內分泌腫瘤症狀與許多常見疾病類似,民眾若有類似症狀,且經治療後仍反覆發生未改善,就應提高警覺。若不幸確診也無須過度擔憂,目前治療選擇多元,應與醫師充分討論,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陳佳宏醫師與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安寧照護科呂敏吉主任、三總社會服務室蔡惠芳社工師共同著作《戰勝神經內分泌腫瘤》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