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分泌腫瘤是癌症嗎?10大症狀警訊、存活率、治療方式及飲食建議一次整理
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成因為神經內分泌細胞轉化而成的腫瘤,不同部位腫瘤細胞分泌過量的荷爾蒙後導致的惡性腫瘤,可能出現在腸胃道、胰臟、甲狀腺、肺等全身17處以上器官,約有50%~60%患者主要發病於胃腸胰。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什麼?
神經內分泌腫瘤10大症狀警訊
神經內分泌腫瘤各期存活率為何?5因素增罹患風險
神經內分泌腫瘤如何治療?
核醫診療成神經內分泌腫瘤、癌症治療新趨勢
神經內分泌腫瘤飲食建議
{DS}
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是一種會分泌荷爾蒙的惡性腫瘤,國內外多位名人皆有確診案例,包含英國女演員奧黛麗·赫本、美國靈魂歌后艾瑞莎·富蘭克林、《少年Pi的奇幻漂流》演員伊凡·卡漢、SIRI共同創辦人Dag Kittlaus、唱片設計教父杜達雄、資深演員馬如龍,以及多數民眾都知道的蘋果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因此神經內分泌瘤又被稱為「賈伯斯病」。
根據衛生福利110年癌症登記資料,台灣約新增1,219神經內分泌腫瘤案例,僅佔所有新增癌症人口的1%,但是根據台灣另一研究指出,1996年至2015年共計7,760確診案例,在20年期間,每十萬人發生率從0.244上升至3.162,確診人數快速成長約13倍。
在此20年區間,神經內分泌腫瘤成長幅度快且遠高於4大常見癌症。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副秘書長、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姜乃榕表示,在此20年區間,肝癌成長率1.29倍、肺癌1.56倍、腸癌1.56倍與乳癌2.75倍,呼籲民眾無論是常見癌症或是像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小癌都應該被重視。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什麼?
神經內分泌腫瘤指的是一大類的癌症總稱,過去被稱為「類癌」,直到2000年才正式由WHO提出命名。姜乃榕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成因為神經內分泌細胞轉化而成的腫瘤,不同部位腫瘤細胞分泌過量的荷爾蒙後導致的惡性腫瘤,可能出現在腸胃道、胰臟、甲狀腺、肺等全身17處以上器官,約有50%~60%患者主要發病於胃腸胰,雖然發展速度緩慢但容易擴散至身體各處。
姜乃榕進一步說明,神經內分泌細胞具有傳遞神經訊息、分泌(製造)荷爾蒙2種功能,同時影響神經與內分泌兩大系統,神經內分泌細胞會釋放荷爾蒙到血液中,使荷爾蒙被運用到其他器官或細胞,以利它們正常運作並維持身體功能,但是神經內分泌腫瘤也可能會製造與釋放過量荷爾蒙而引發相關症狀。
神經內分泌腫瘤10大症狀警訊
神經內分泌腫瘤常見診斷方式包含尿液/血液檢查、內視鏡切片檢查、影像學檢查。姜乃榕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會因不同原發部位而分泌不同荷爾蒙,個案症狀表現皆不太相同,因此不易早期發現且誤診個案多,從發病到確診平均延誤5~7年,約有5成患者發現時已出現轉移擴散,且腸胃胰神經內分泌腫瘤佔比高、惡性高,建議民眾出現以下10大症狀警訊且症狀持續3個月,應儘速腸胃科或腫瘤科檢查。
神經內分泌腫瘤各期存活率為何?5因素增罹患風險
神經內分泌腫瘤各期存活率為何?以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為例,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醫師陳明晃於《79期癌症新探》指出,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的分期系統和胰臟腺癌皆採用美國癌症協會 (AJCC) / 國際抗癌聯盟 (UICC)在2009年發表的分期系統,有學者曾用此分期系統分析4,793位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發現第I, II, III and IV 期的整體存活率為112、63、36和 14個月。姜乃榕表示,目前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原因尚不確定,以下5因素會提高罹患風險:
5因素增罹患風險 | 說明 |
年齡 | 好發40~60歲。 |
性別 | 男女比例相似 |
家族史 | 與遺傳有關的多發性內分泌腫瘤,可分為第一型及第二型。
|
免疫功能抑制 | 免疫系統降低會增加罹患風險,如:人類免疫不全(HIV)或愛滋病患者。 |
砷 | 長期暴露在砷的環境中,可能增加罹患風險。 |
神經內分泌腫瘤如何治療?
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方式會依腫瘤大小、位置、分級與轉移與否和患者健康狀況而不同,可分為手術治療及藥物治療兩種。以下根據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學會理事長陳立宗說明整理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治療方式:
·手術治療:依腫瘤位置採取傳統手術、腹腔鏡或內視鏡方式切除;有些位在肝臟轉移之腫瘤可用電燒燒除,栓塞或釔90治療,常用於早期、局部腫瘤治療。
·化學治療:利用藥物阻擋細胞生長與分化能力,進而導致癌細胞死亡,常用於早期、晚期、轉移性腫瘤治療。
·荷爾蒙療法:可抑制神經內分泌腫瘤分泌過量荷爾蒙,減少因疾病帶來的不適,常用於早期、晚期、轉移性腫瘤治療。
·標靶療法:用來抑制癌細存活、生長、複製、代謝,及腫瘤附近的血管新生,常用於早期、晚期、轉移性腫瘤治療。
·精準放射標靶治療:運用不同能量波長的放射線同位素,同時達到診斷與治療、殺死癌細胞的效果,常用於局部晚期、轉移性腫瘤治療。
·免疫治療:通過阻止腫瘤對免疫系統的抑制,進而增強自身的內源性抗腫瘤免疫反應,藥物多尚在臨床試驗階段,常用於局部晚期、轉移性腫瘤治療。
陳立宗表示,過去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方式久無進展,當患者傳統標靶治療失效後,只能反覆接受化療/荷爾蒙治療,且荷爾蒙治療需持續進行,患者長期往返醫院受舟車勞頓之苦,其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如今精準放射標靶治療問世,成了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治療新選擇。
核醫診療成神經內分泌腫瘤、癌症治療新趨勢
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治療指的是核醫精準治療,又稱核醫診療合一。中華民國核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和一部盒子醫學科主任王昱豐表示,新一代核醫精準治療結合了放射性同位素,可同時放射出影像掃描所需的伽瑪(γ)射線,及消除阿法(α)或貝他(β)粒子等腫瘤細胞的粒子,進而達到診斷同時精準的治療、治療時也能清除地看見藥物分佈。
王昱豐進一步說明,近年來核醫精準治療已陸續被運用於多種癌症的治療,包括神經內分泌腫瘤、攝護腺癌、肝癌、淋巴癌、甲狀腺癌與癌症骨轉移,以胃腸胰神經內分泌腫瘤為例,過去的傳統治療後維持疾病不惡化僅能為2~3年,但患者經荷爾蒙治療無效後接續核醫精準治療,有望維持更久的疾病穩定期,整體存活期有機會超過4年。
神經內分泌腫瘤飲食建議
根據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病友關懷協會衛教手冊指出,補充適當的營養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相當重要,若有腹瀉、消化不良等腸胃道症狀,應盡量減少或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下為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的飲食選擇建議:
建議的食物類型 | 應避免或減少的食物類型 | |
烹調方式 | 清蒸、水煮 | 高溫煎煮或油炸 |
口味 | 清淡、低脂食物 | 辛辣、高糖、高鹽、高脂食物 |
蛋白質 | 去皮雞肉、魚、瘦肉、雞蛋 | 優格、奶酪等乳製品、堅果 |
蔬果 | 馬鈴薯、四季豆等低纖維蔬菜;香蕉、頻果等新鮮水果 | 花椰菜、高麗菜等高纖維蔬菜;水果乾、罐頭水果 |
飲品 | 水、稀釋過的果汁 | 咖啡、茶等含咖啡因的飲品、酒精性飲品、果汁 |
(表格資料來源: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病友關懷協會衛教手冊)
【延伸閱讀】
盜汗、熱潮紅卻不是更年期?「神經內分泌瘤」難發現!一次看懂症狀、診斷及治療
常腹痛以為只是消化不良?馬如龍、賈伯斯都是這樣走的...「神經內分泌腫瘤」10大警訊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