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要讓蔡伯羌接觸人群,夫妻兩人在藥師姊姊的藥局工作,蔡醫師因為腦部受損的關係,並不會跟藥局的客人有太多眼神的接觸,只有不斷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做自己的事情,以及不時發出類似咳嗽的聲音。因此,貼心的家人,在藥局櫃台貼著「他是職災,不是感冒」的紙條,怕客人看到他會觀感不好,或是投以異樣的眼光,但這是免不了的,因為很多人就算是無心,也會下意識的露出不解的眼神。而每一次蔡太太的目光掃到這樣的眼神,心裡不免想起這一切,但是也無奈必須被迫習慣,被迫無感,「不然怎麼活下去?」
醫護過勞是一個正在發生的現象,每次只要看到多一則相關的報導,我都會非常難過,並擔心著每一個在醫院用毅力、體力來值班的朋友們,我好怕他們倒下,因為我不願意失去他們任何一個。
台灣缺的不是醫學系的畢業生,缺的是願意投入第一線甚至是五大科(註)的人才。如果醫院真的重視民眾的就醫權益和醫療品質,就應該讓基層醫療從業人員,在該休息的時候,得到充分的能量補給,才有更多的心力,照顧、協助病人;況且,若基層醫療的就業環境改善,醫學生不再害怕過勞而不敢走外科,五大科怎麼還會招不到人?
閱讀到此,你可能會想「這跟我有什麼關係?我又不像妳,有親人或朋友是醫護人員」,如果你這樣想,就真的錯了。
很多優秀的醫護人員因為崩壞的工作環境,被迫或無奈離開臨床工作,甚至離開這個世界。我們的醫療照護品質一直下降中,如果看病找不到好醫師,甚至找不到醫師,這還與你無關嗎?
如果你願意,千萬不要忘記這些故事。
註:五大科,指內、外、婦、兒、急診科,是台灣醫療崩壞下,首當其衝的五大科,故有「五大皆空」之稱。
延伸閱讀:再等8年才能納勞基法》被迫連續工作30多個小時,血汗醫護連勞工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