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躺在床上突然喘不過氣...為何「恐慌症」往往在你休息時發作?

撰文者: 黃偉俐 醫師2016-08-31

有很多人對於這樣的情景應該不陌生,半夜睡醒、看電視到一半,進入擁擠的賣場,突然之間心臟怦怦的跳,冒冷汗、顫抖、喉嚨像被掐住一樣吸不到空氣,覺得自己快暈倒、快失去控制,甚至像就心肌梗塞要死掉了--這就是恐慌發作,英文叫panic。

有過恐慌發作的人,幾乎都會往急診跑,但一切心臟跟呼吸的檢查都正常,除了血中二氧化碳減少,酸鹼度不平衡,而這是過度呼吸的結果,平靜下來就會慢慢恢復正常。

恐慌症很多時候都是發生在家裡,尤其是休息的時候,甚至半夜讓你驚醒,為什麼是這樣呢?我們往往知道它是腦部出問題,發出訊號影響自律神經大亂鬥,造成能量大釋放,超過我們大腦所能控管(像水庫洩洪)。那應該發生在最忙、最生氣的時候,為何是休息時?

腦部有相互平衡的功能,亦即有促進恐慌發作的系統,也相對有抑制的系統。所以我的理論是當我們休息時,負責抑制功能那部分先減少運作,可是負面能量的累積卻在潛意識中運作,依然不停息,恐慌就發作了。

但是有些特定狀況也會發生恐慌:

1. 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會誘發恐慌:像人多的餐廳、賣場、擁擠的車廂,甚至長時間密閉汽車裡也會。

2. 密閉空間像電梯、山洞、蒸汽浴室:這些可能會誘發缺氧的恐懼,呼吸一但開始不順暢、胸悶,恐慌就發作了。

3. 快速行動的物體中,尤其飛機:之前很多病人因為害怕坐飛機來求診,大部分都有不好的亂流經驗,甚至墜機生還者在門診也遇過。最近非常多則是害怕開車上高速高路或高架橋,即使不是在密閉空間的重機騎士也會在快速道路上恐慌。

4. 因為不斷發作而活在恐懼中的病人:任何一點上述的情況都可能因心理制約機制而造成恐慌,或比較小規模的自律神經失調--嚴重的患者甚至不敢出門,整天神經兮兮,這時憂鬱症可能出現,甚至輕生。

了解疾病的原因、型態,是治療成功很重要的關鍵,尤其一些病人喜歡挑藥吃。做一個醫生,我一直在思考,醫病之間靠的其實不是上對下的疾病衛教,而是有效而平等的溝通。如何用淺顯但正確的語言解除病人的困惑是第一步,之後要讓病人知道吃的是什麼藥?藥物如何發揮作用,包括有什麼副作用?要吃多久?怎麼停藥?生活中要注意什麼?這叫治療計畫。對於慢性疾病的病患這極為關鍵,尤其像發作起來嚇死人的恐慌症尤其如此。

很多病人只吃鎮定劑等緩解的藥,一吃十幾年,那真是…,難怪到最後灰心喪志,放棄醫療,只吃鎮定劑過日了。恐慌真的是可怕的經驗,正因為可怕,所以合理的解釋,良好的溝通,以及有效的治療計畫,這三者都是缺一不可。作為一個醫師,即使不是精神科專科,這方面的知識一定要具備,適當的轉介給精神科醫師是必須的,但是請參考上面的資訊先跟病人好好溝通喔!

延伸閱讀:「恐慌症」是來自大腦的警訊!告訴你,該在人生中停下腳步想想了

作者簡介_黃偉俐 醫師

現任偉俐民生身心診所資深主任、黃偉俐身心科診所院長;經歷:臺大醫院精神部總住院醫師、臺大醫院精神部兼任主治醫師、重度憂鬱症協會教育推廣委員、輔仁大學醫學系臨床老師、跨國大藥廠醫藥學術總監、新店耕莘醫院主任醫師

黃偉俐醫師粉絲團
偉俐民生身心診所
黃偉俐身心科診所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