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分腫瘤,就有10億個癌細胞在裡面!癌症醫師真心告白:治癒大腸直腸癌最好的方式是...

台灣人發生率最高 

大腸直腸癌已蟬聯多年台灣癌症發生人數的首位,每年有1.5萬個新診斷的病人,相當於每十萬人有45人的發生率,是「全世界最高」。大腸直腸癌多由瘜肉轉變而成,腫瘤生長較慢,因此若有定期篩檢、早期診斷、且接受正規的治療,治癒率很高(五年存活率八成以上)。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目前健保有給付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倘若篩檢陽性需要做進一步大腸鏡檢查;另外如果有大便帶血、大便變細、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等症狀的民眾也需及早就醫檢查。 

知名藝人豬哥亮於2014年罹患大腸癌第二期,因為擔心正規治療的副作用而採用偏方及民俗療法,兩年多後腫瘤進展至第四期,雖然接受了救援手術及化療,仍因病過世。原本八成會治好的病卻在三年內致命,醫界深深為豬哥亮感到可惜,然而他卻也是許多癌症患者的縮影,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多幫助到一些病人。 

Q1:大腸直腸癌的正規治療一定要開刀嗎 

「是!」只要腫瘤還沒擴散到無法開刀,手術就是治癒大腸直腸癌最重要的關鍵。 

Q2:吃藥打針會好嗎 

「只能控制,不會好。」 

大腸直腸癌細胞對許多化療、標靶藥物都有反應,臨床上也常見到藥物治療後腫瘤有明顯縮小甚至到肉眼看不到,然而這並非「治癒腫瘤」,因為只要癌細胞有任何一顆殘存,就有機會復發。在我們影像檢查可以看到的1公分腫瘤,已經有10億個癌細胞在裡面,如果化療藥物能殺死99%的癌細胞,影像檢查就看不出來了,但實際上體內仍殘餘著1000萬個癌細胞,沒有開刀,復發是必然的結果。因此我們可以說,單用藥物可以治療大腸直腸癌,但目的是控制、延緩病情進展,「治癒」的機會微乎其微。 

Q3:開刀的副作用大 

手術會將腫瘤附近的整段腸子及周遭淋巴區域切除。開刀有麻醉、出血等風險,但經術前評估及各專科醫師配合,術中的死亡率小於1%,術後少數患者會出現癒合不良、腸阻塞等症狀,長期來說可能營養吸收較差,所以有些患者會覺得治療後元氣大傷都是「開刀害的」。其實不然,是「癌症造成」的,開刀是治療大腸直腸癌中「必須的過程」;如果沒有開刀,患者到了癌症末期,出現喘、疼痛、無法進食等症狀,反而會更痛苦。所以要「兩害相權取其輕」─用副作用換到治好病的機會。 

Q4:開刀要一輩子帶著人工肛門 

「不是!」腫瘤沒有侵犯到肛門的括約肌,基本上是可以保留肛門的,不需要做永久人工肛門。 

有時因為腸子兩端切口處較不易癒合,為了避免腹腔內感染會將上游的大腸接到肚子上,做為暫時的腸造廔口,等患者病況改善後再將腸段接回。 

低位的直腸癌就比較不同,因為腫瘤可能侵犯到肛門的括約肌,或是手術必須取得足夠的安全距離,無法保留肛門,而必須做永遠的人工肛門。有鑑於此,醫師多半會建議直腸癌的患者接受術前的放射治療,除了可提升肛門保留的機率,對局部控制也有幫助。 

Q5:許達夫說直腸癌不用開刀就會好 

「勿信!他是被放射治療治好的,而非氣功、電解水!小於二成機會,真的不要賭。」 

許達夫並非癌症專科醫師,他因為自身直腸癌經驗而推廣了癌症自然療法,且告訴許多民眾不用開刀、不要做化療,這不僅是錯誤的觀念,而且害死了許多病人。由於他先前罹患了直腸癌,接受了術前放射治療,雖然後續沒有接受手術但也無病存活了十多年。臨床上有10-20%的患者與他一樣,接受放射治療後腫瘤會完全反應,這並非氣功、電解水的幫助;然而,這些患者如果接受了後續的開刀,局部控制率可達到95%,是單做放射治療的6倍成效。 

結論 

因此,站在癌症專科醫生的立場,根據現有的證據,我認為「手術是治癒大腸直腸癌最重要的關鍵。」或許其他療法對治療有部分的幫助,但都達不到開刀的效果,無法取代手術。 

作者簡介_郭登宇 醫師


現任:亞東紀念醫院放射腫瘤科專任主治醫師
主治項目:
1.各類腫瘤癌症諮詢、放射治療、緩和治療
2.頭頸癌、鼻咽癌
3.攝護腺癌、膀胱癌、婦癌、直腸癌
4.少見腫瘤(淋巴癌、小兒腫瘤、腦瘤)
5.高階放射治療(導航螺旋刀、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郭登宇醫師文章列表


健康特搜簿

健康特搜簿

查看全部

合作專家群

這是一個醫療健康新知的特搜園地,若您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到我們特搜簿,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sharon_chen@bwnet.com.tw)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