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上健身房2次,少吃多動還是胖?減肥名醫:別管熱量了!2招避免身體慢性發炎,自然就變瘦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吳佳鴻 醫師2017-10-20

吃對營養,遠勝於計較熱量 

如今體重過重與肥胖的盛行率愈來愈高,門診時,不管是想減肥,或是因為代謝症候群、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各種慢性病來求診,針對患者的飲食,我都特別強調「吃對營養,更勝於斤斤計較熱量」(Count nutrients, not calories),尤其是那些想減肥的患者,更是如此。

然而,許多人一聽到我這麼講,第一時間的反應常常是一臉驚訝狐疑。「什麼?醫師?你說不要管熱量?真的假的?我是要減肥耶!」

「少吃多動」的概念根基於熱量的加減計算。很多想減肥的人都認為,只要吃進的熱量比消耗的熱量少,自然就會逐漸變瘦,因此只要「少吃」,減少攝取的熱量,再加上「多動」以消耗更多熱量,自然而然就會瘦下來了。但結果真是如此嗎?

因為肥胖來求診的患者,他們告訴我試了許多方法,吃很少,也動很多,可是就是瘦不下來,我常反問:「吃很少,那你都吃什麼?」

「麵包啊,有時候三明治,偶爾喝奶茶,飲料也都改半糖的,不餓就不吃,青菜也盡量水煮,肉很少吃,都會去皮,很少吃油的……喔,還有,一個星期會去健身房跑步兩次,可是體重還是沒變啊,而且覺得愈來愈累……」

如果你曾經想靠「少吃多動」減肥卻無功而返,這些話聽起來是否特別熟悉?

少吃多動卻瘦不下來的人很多,我們應該要知道,人體是個生物體,是一部精密的機器,體重的改變是體內各種複雜生理作用運作的結果,而不是單純的數學加減。想想看,全世界肥胖人口這麼多,「少吃多動」的原則可不是只有你知我知,而是幾十年來大家都知道的口號,那為什麼肥胖的人還是愈來愈多?還是有那麼多人瘦不下來?難道單純是因為意志力不夠嗎?還是說,「少吃多動」這個原則忽略了什麼更重要的元素?

人既然是生物體,健康與體重就是生理作用的結果。我們要想的應是如何透過調整飲食、吃對營養、改變生活,矯正這些生理作用,讓它們朝我們想要的方向走,而不是靠熱量數字的加減運算。生理作用對了,身體自然會回饋正常的體重和該有的健康。我們應該用生物生理學的觀點來看待體重和健康問題,而不是套用單純的數學計算,陷入數字的迷思。

舉個例子更容易了解。試想一杯7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熱量約600大卡,和一盤熱量同樣是600大卡的生菜佐堅果雜糧沙拉,這兩種食物吃下肚後,你認為體內的生理反應會一樣嗎?對體重產生的效果會一樣嗎?答案再清楚不過。

1
2
3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