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錯了!膝蓋痛不一定是骨質疏鬆

撰文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2017-11-13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雖然現在人們能從電視和廣播等新聞媒體,接觸到大量的醫學資訊,卻不清楚一些常見的代表性常識。其中,居於首位的是貧血。門診病人有暈眩症狀時,大多數會表示「出現貧血」。

貧血狀態時會出現皮膚蒼白、疲勞感

其實貧血不是症狀,而是疾病名,血液負責的機能是供給人體組織代謝活動必要的氧,而貧血指的是血液內紅血球或血紅素量偏低。臨床上,貧血的定義為女性的血紅素濃度未滿12公克/分升(g/dl,以下單位省略),男性未滿13,孕婦未滿11。若為貧血狀態,全身氧氣供給不足,會出現多種症狀。代表症狀有皮膚蒼白、疲勞感、心搏過快的心悸、胸部痛症、呼吸困難、食慾不振、暈眩症等。

如果血紅素濃度只是稍微減少,不會出現症狀,血紅素濃度大幅降低至10以下時,才會出現暈眩症。而誘發暈眩症的原因各式各樣,有耳疾、暫時性的血壓下降、藥物、不安、低血糖、脫水、過勞等,因此,將暈眩症說成貧血並非正確的表達用語。

膝蓋疼痛不一定是骨質疏鬆

另一個人們常會搞錯的醫學常識,是將膝蓋痛症視為是骨質疏鬆症所致。我常碰到病人因膝蓋疼痛,便想要做骨質疏鬆症的檢查。膝蓋疼痛的原因,可能是骨關節炎,指的是構成骨與骨之間相接關節的軟骨,逐漸消蝕、經歷退化性變化,接著使骨骼和韌帶等產生損傷,導致浮腫痛症。

骨質疏鬆症與關節無關,是構成骨骼的無機質和鈣流失,造成骨量與密度下降,只要稍微碰撞或跌倒就容易發生骨折。病人有骨質疏鬆症時,本身並無特別的症狀。膝蓋若有痛症,不是做骨質疏鬆症的檢查,而是做膝蓋關節部位的X光攝影,了解是否為骨關節炎或其他疾病,必要時應進行核磁共振(MRI)檢查。

攝取乳製品、綠色蔬菜、魚類就能獲取鈣

鈣是構成骨骼或牙齒的重要無機質,尤其為了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症,適當的攝取鈣質就顯得極為重要。美國臨床內分泌學者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Clinical Endocrinologist,簡稱AACE)在《閉經後骨質疏鬆症準則》中提出,正常成人的一日建議鈣攝取量為1000毫克,50歲以上則至1200毫克。

韓國營養協會的成人一日建議鈣攝取量為700毫克(臺灣衛福部建議成人一日攝取量為1000毫克),但依據2013年國民健康營養調查,男性實際攝取量僅76%,女性僅66%,皆低於此基準(臺灣人的鈣攝取量皆低於標準)。基本上,只要攝取足夠富含鈣質的食物,如乳製品(牛奶或起司)、綠色蔬菜(羽衣甘藍、蕪菁葉、青花菜等)、魚類等,就能獲得鈣了。

閉經後容易骨質疏鬆

.為了診斷骨質疏鬆症,需進行雙能量X光吸收測量法(DEXA) 檢查。脊椎和股關節處的骨密度經過測定,若是低於30歲女性的骨密度一定程度(T值介於-1.0至-2.5之間)為骨量減少;更低的話(T值為負2.5以下)就是骨質疏鬆症。女性在進入閉經期之後,雌激素(女性荷爾蒙)濃度劇降,很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

(本文摘自/先戒了維他命再說/大是文化)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