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有過「脹氣」的經驗,包括:腹脹、腹痛、頻繁的放屁、打嗝,有時令人坐臥難安,有時讓人尷尬不已。營養師指出,造成脹氣的因素很多,不全然是食物的問題,建議平日除了少吃「生氣食物」、多吃「消氣食物」,例如酪梨、鳳梨之外,還可多按摩腹部「消氣」外,同時可用6小錦囊改善腸胃不適。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張偊芳指出,脹氣有許多原因造成,包括飲食與習慣,例如吃了乳製品、未煮熟等易發酵食物,或喝了富含氣體的飲料,或吃飯狼吞虎嚥、不定時吃飯、兩餐間相隔太久等,都可能導致脹氣。
脹氣是萬病之源 危險6族群
此外,若因吃太過辛辣,或喝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導致胃黏膜紅腫發炎,也可能產生腹部脹氣症狀;另脹氣也可能是因腸沾黏,甚至腹部長瘜肉或腫瘤,導致腸胃道阻塞,造成脹氣症狀出現。
雖然有人認為「脹氣是萬病之源」,通常以下6族群比較容易發生脹氣症狀:
1.吃產氣食物的人:如吃豆類製品、地瓜等,因不易被小腸吸收利用,大多進到大腸再被分解,因此產生更多氣體,包括氮氣、二氧化碳及甲烷等。
2.乳糖不耐症者:因為不易消化牛奶中的乳糖,常一喝牛奶就腹脹、腹痛。
3.飲食習慣差者:如吃東西時狼吞虎嚥、邊吃飯邊說話,不少空氣也隨之下肚。而吃完東西又坐著不動,也易致使氣體悶在肚裡。
4.鼻炎、鼻過敏者:有鼻炎、鼻子過敏的人,常不自覺用嘴巴呼吸,把空氣吸進消化道內,也容易產生脹氣,卻常常被人忽略。
5.腸胃疾病患者:如大腸激躁症、消化性潰瘍、膽結石、胃炎、腸阻塞、腸套疊、腸粘黏、腸胃道腫瘤等患者,也容易累積腸氣而導致脹氣。
6.心理壓力大者:壓力會使人緊張、心跳加快、血壓上升、肌肉緊繃,致使腸胃蠕動變慢,產生腹脹。
減少脹氣 多吃消氣4食物
營養師張偊芳強調,要預防脹氣上身,首先得維持良好飲食習慣,進食定食定量,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也要避免太刺激或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適時補充益生菌且多運動,都有助於減少脹氣發生。
1.少吃「生氣食物」:
包括:豆類、包心菜、洋蔥、綠花椰菜、甘藍、青椒、茄子、馬鈴薯、地瓜、芋頭、玉米、香蕉、麵包、柑橘類水果、柚子等。
2.多吃「消氣4食物」:
緩解脹氣 生活管理6錦囊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華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