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什麼時候離開,我才能解脫…」從家屬的心痛告白,看安寧照護之必要

身心瀕臨崩潰的女兒

中午時刻,豔陽把路面上的人孔蓋都曬到七竅生煙,路上行人個個都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只顧加快腳步,拚命逃竄,恨不得趕緊找個躲藏的地方,只能任由汗水狂流,卻無計可施。

這種瀕臨絕望的心情,許多人可以說都深有體會。

身為家中唯一的獨女,王小姐有個罹患肝癌末期的老爸,因為父母早已離異,整個照顧重擔就落到她的肩頭上。

「除了身體上的累,還有心理上的累,自己已經快到崩潰邊緣了!」她說著說著差點就要哭了出來。

「妳已經做得很好了,我們再一起想想有什麼其他的替代方式,可以幫妳減輕照護上的壓力。」我心疼地對她說。

「有時候湧上心頭,竟然會想什麼時候可以解脫?另一方面又極度害怕,擔心爸爸離開了,剩下我一個人該怎麼辦?」她掩住面容,好似不想面對這種可怕的想法。

在我進行居家訪視的過程中,這種無人可替換的照顧壓力,加上長期累積下來的身體疲憊,以及面對親人即將要離世的悲傷,通通混雜成矛盾的情緒,可以說是時常見到的事。

透過安寧訪視,我和王小姐進一步會談,評估她的情緒狀況極為不佳,支持系統也相當薄弱,需要盡快尋求「替代性照顧模式」,提供暫時性的減壓。

於是,我和她討論花一些時間與爸爸溝通,重新討論照顧方式:「是否可以暫時性地到機構住上幾天?」、「家中除了女兒之外,是否有更多的人力,可以一起照顧爸爸?例如申請居家服務。」試圖從唯一的全職照顧者,轉換為陪伴者的角色,進而達到部分的減壓。同時間,我也持續肯定王小姐在照顧上努力與辛苦,避免使她產生罪責感,產生「好像是我拋棄了爸爸」的感受。

情緒失衡,照顧者的心理支持

對家屬而言,家屬除了面對即將失去病人的失落與預期性的悲傷外,家庭動力的調整與重組、主要照顧者的壓力與負荷,也是需要被好好關注。

末期病人的家屬可能會出現一些心理反應,譬如說:「這種狀況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可以結束?」、「為什麼只有我在照顧或付出?其他人都不用?」甚至出現「真希望病人趕快死掉……。」等等念頭,然而,家屬往往又會對自己的想法產生罪責感。

1
2
3
4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