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庭的水龍頭水量之強,沖洗時水會到處噴濺,水龍頭水量適量不但省水也可避免噴的到處都是。
前幾日聽朋友聊到過去缺水時,她住的大樓雖有限水,但住戶們沒有太大的危機感,導致停水第一週水就不夠。「洗澡洗到一半水變弱、泡泡差點沖不掉。」「水龍頭發出咕嚕咕嚕的空轉聲...」水不再是理所當然的源源不斷,在那段缺水季節,大家不得不減少用水、培養省水習慣。
在雨季來臨之前,各地也開始傳出即將限水的訊息。我們能在家調整哪些用水習慣呢?阿羚整理出可以馬上在家執行的九個省水習慣:
- 減少淋浴時間:洗澡沐浴每洗一分鐘約花八公升水(如果用加壓馬達強力水柱可到十公升)。根據統計,國人淋浴平均約十三分鐘,約花一百零五公升水。若能有效沖澡,可把時間降到五~八分鐘,省下不少水。如果是浴缸泡澡約需兩百至兩百五十公升,這不包含泡澡完另外淋浴的水量。(編按:若按強力水柱每1分鐘花10公斤水、沖澡時間降到5分鐘,一天至少可省下80公升)
- 與家人銜接洗澡時間點:熱水出來前,大約有半分鐘到一分鐘是冷水。如果全家人的洗澡時段可以銜接,前一位洗完澡下一位接著洗,就可避免出現前段冷水的浪費。(前段冷水可以先用水桶接住、沖馬桶)。
如果全家人的洗澡時段可以銜接,#前一位洗完澡下一位接著洗,就可避免出現前段冷水的浪費。
- 刷牙時、洗碗時,暫時關掉水龍頭:有些人習慣洗碗、刷牙時,不論有沒有在沖水,水龍頭都開著,水以每分鐘8公升的量流失很可惜。洗完碗再一次全沖,只有在需要沖洗牙刷漱具、沖碗盤泡泡時再用水就好。
- 小便用半桶水沖即可、或者沖馬桶時按小力一點也可以。
- 水量開剛好就好,不用開到最強最大。有些家庭的水龍頭水量之強,沖洗時水會到處噴濺,水龍頭水量適量不但省水也可避免噴的到處都是。
- 洗菜水、洗米水、煮麵水存下來澆植物,取代用乾淨自來水澆。另外,為避免水份快速蒸散,可在盆栽表面用落葉、撕碎的紙箱等厚厚的覆蓋物,幫助土壤保溼。
用雜草樹葉覆蓋在土壤上,形成厚厚的保溼,可以讓水份減緩蒸發。
- 暫時減少使用洗碗機:洗碗機的用水量常預設為碗盤裝到全滿。如果碗盤量少,可暫時改用手洗。
- 減少洗衣次數或降低水量:原本習慣每天洗衣、水量都調到最高的話,試著改為三天洗一次。(若遇缺水非常時期,仍需處理異常髒污的內衣褲、尿布,暫時改為拋棄式,衛生第一)
- 除濕機的水再利用。如果所在環境比較潮溼、有開除濕機,可把蒐集的水拿來沖馬桶、澆花。
有人會把寶特瓶裝滿礫石砂土、或者用磚頭石頭,放置在馬桶水箱中,但這樣萬一細砂流出,容易造成出水閘及管路阻塞、扯到鏈條、水質變異等狀況,阿羚並不建議這樣做。只要馬桶按小力一點,水就不會全沖出來,又或者小便時只用水桶沖半桶水即可。
本文獲作者林黛羚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林黛羚臉書
責任編輯:林筱庭
核稿編輯:呂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