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若會痛就晚了!五類人快去做檢查

胰臟癌無明確特定、單一的危險因子,早期診斷難度高,治療成效不佳,加上預後不理想,被稱為癌王其來有自。

良醫問診良醫問診 撰文者: 曾耀儀2024-04-25

胰臟癌因早期難以診斷,確診時多已晚期,無法手術或腫瘤難以切除乾淨,故有癌王之稱。金鐘獎視后李麗鳳、前立委王世雄等人,都因罹患胰臟癌而撒手人寰。根據二○二二年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胰臟癌位居第七名,相較於十年前,胰臟癌死亡人數增加六二點七%,其平均五年存活率僅一%至四%,被視為預後最差的癌症之一。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高雄義大醫院副院長林肇堂說明,瞭解自身是否屬於高危險族群,定期就醫諮詢,才能增加早期發現癌症的機會。以下為口述紀要:

為何胰臟癌男多於女?
留意六危險因子

胰臟癌明確的致病原因尚不明朗,不過各種可能增加癌症風險的生活習慣,如:喝酒、吸菸、肥胖,皆被視為是胰臟癌相關的危險因子。台灣男性顯然比女性更常喝酒、吸菸,喝酒是絕大多數原因,容易使胰臟反覆發炎,最後演變成胰臟癌。這可能也反映了統計上,男性胰臟癌患者要比女性來得多。因此,慢性胰臟炎有較高的胰臟癌發生率。其次,糖尿病有較高的胰臟癌發生率,也應視為胰臟癌相關危險因子。家族內一等親,有兩人或兩人以上罹患胰臟癌,也算是高危險群。另外,有特定遺傳基因突變者及有遺傳慢性胰臟炎的人,不僅發生胰臟癌機率高於常人,罹患乳癌、卵巢癌風險亦高。整體而言,胰臟癌無明確特定、單一的危險因子,早期診斷難度高,治療成效不佳,加上預後不理想,被稱為癌王其來有自。

長在胰頭、胰尾
症狀大不同

胰臟的外觀有如一彎長條狀的量尺,可區分為胰頭、胰體、胰尾三大部份。由於胰頭位置是總膽管與主胰管交匯的十字路口,當腫瘤生長在胰頭位置時,會堵塞總膽管,導致膽汁無法流通,引起皮膚、眼睛的黃疸、小便呈現深褐色、糞便呈現灰白色等症狀。腫瘤也可能會阻塞胰管,導致胰液分泌不全,吃下去的脂肪無法分解,患者會出現拉肚子、排出脂肪便,進而造成體重減輕。若能在出現黃疸時立即就醫,仍有機會發現小型腫瘤,藉由手術切除。

當胰臟癌長在胰體、胰尾時,由於後方完全沒有器官,也不會阻塞膽管與胰管,因此沒有任何的前兆,容易被誤診為胃病、膽結石等,且大多數會長到相當大的體積,甚至侵犯周邊血管與神經,才會引起晚期的癌症症狀,例如腹痛、體重減輕、消瘦。一旦出現腹痛,就為時已晚。

相對而言,發生於胰頭的腫瘤較有機會早期發現;而胰體、胰尾的腫瘤在診斷時多為晚期或癌症已轉移至其他內臟。兩者發生率約為七比三。

難早期發現原因出在這,
晚期可手術者僅一五%

臨床上,我們很難知道自己的胰臟功能好不好。胰臟不如肝臟,能簡單地用抽血檢查肝功能是否異常;也不像腎臟,驗個尿就知道腎功能好壞。如果要檢查胰臟的功能,必須要放置一根抵達十二指腸的管子,再經由靜脈注射一些荷爾蒙刺激胰臟分泌後,收集十二指腸裡面的液體,檢測裡面所含有的消化酵素濃度。藉由這種刺激的反應才知道胰臟的功能是否良好。對於一般健康的人來說,可觀察「大便是否有油」來簡單推測是否可能有胰臟疾病。排除有吃麻辣鍋、吃油魚等因素,大便有油代表外分泌功能受到影響,造成吃進體內的油無法代謝分解。胰臟是所有內臟檢查難度最高的器官,原因在於,胰臟位於後腹腔內,前方被胃、腸等器官遮蔽,且腸腔內充滿空氣,超音波無法穿透。目前較有效的胰臟檢查工具是電腦斷層掃描,以及更進階的MRI核磁共振。另一項檢查工具是內視鏡超音波,惟檢查時需要放胃鏡至十二指腸,屬於侵入性檢查,病人有一定程度的不適感,通常用於懷疑胰臟癌的個案作為鑑別診斷。

胰臟癌的標準治療以手術切除為優先。通常可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情形為癌症尚未轉移,且位置適合手術,但臨床上這類胰臟癌比例極少;第二種情形為癌症已轉移到腹腔其他內臟,已不適合手術;第三種情形為癌症介於可切除或不可切除的模糊邊緣,腫瘤雖尚未擴散到肝臟、肺臟,但已經有淋巴轉移。多數胰臟癌發現時已無法手術或難以切除乾淨,部份腫瘤甚至包覆在腹腔血管中,手術難度極為棘手,可接受手術的病人約僅一五%。

值班醫師:林肇堂

學歷: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醫學博士

經歷:臺大醫院內視鏡科主任、臺大醫學院內科主任,臺大醫院副院長、高雄義守大學醫學院院長、天主教輔仁大學醫學院院長、中國附醫消化醫學中心院長、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

現職: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高雄義大醫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名譽教授

5類人快做檢查
  1. 有飲酒習慣的中老年人,且罹患慢性胰臟炎者。
  2. 無喝酒習慣的中老年人,六十歲後才首次罹患急性胰臟炎。
  3. 無糖尿病家族史的中老年人,到五、六十歲以後,才首次發現有糖尿病。
  4. 家族內一等親,有2人或2人以上曾罹患胰臟癌者。
  5. 家族中有人曾患乳癌、卵巢癌,罹患胰臟癌機率也會增高。
良醫問診

良醫問診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由良醫編輯群採訪各科別權威醫師,透過專訪為民眾解答常見的疾病問題,解析最新醫療趨勢。本專欄為隔週一期,並同步刊登於《商業周刊》。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