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靠自己 拒當被啃老族

後青春俱樂部後青春俱樂部 撰文者: 良醫編輯群2024-06-21

華人較無「養兒防老」的概念,反倒因為少子化、父母多半寵溺子女,而出現了不少「啃老族」。在退休靠子女奉養不可得下,退休「靠自己」,透過理財累積自己的退休帳戶,並利用保險建構自己的安全防護網,是每位退休者都必須面臨的課題。

只不過,市面上理財工具百百種,包括股票、債券、基金、ETF、保險等,就連最保守的「定存」都有人當作是退休理財工具,只是在高通膨的時代,選擇投資工具除了穩健成長,最重要的就是要「打敗通膨」,否則花了數十年的辛苦積攢,到頭來可能只是白忙一場。

不同人生階段 理財策略也不同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於退休準備的理財策略也有所不同,若是距離退休不到15年的「準退休族」風險承受度較低,更依賴固定收入來源,理財策略就得相對保守,並著重創造退休後的穩定被動收入,理想境界是讓每月配息收入達到退休前的薪資收入,使退休生活維持一致的水準。

如果距離退休還有15至30年,這個人生階段多半正處於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三明治世代,理財目的大多為了購屋及子女教育,也可以開始計畫及準備退休金,由於此時正是家庭開銷的重要支柱,投資可以持穩健投資策略,兼顧資產的成長及風險的控管。

若是剛出社會、或是距離退休還有30年以上,除了退休之外,可能還有創業、再進修、結婚、購屋等多元的理財目標,也由於時間尚久,可以積極投資,挑戰較具潛力、波動較大的投資工具,掌握財富翻轉的機會,期間即使遇到景氣衰退,仍要持續投資,在市場低點累積更多投資部位,切勿在景氣震盪時退場,而錯失經濟復甦帶來的收益機會。

老後風險 靠保險防護

除了積極為了退休之後的資產預作準備外,對於「老後風險」,則可以靠保險來移轉。

一般常見的老後風險包括「老了沒錢花的收入中斷風險」、「意外突至、疾病纏身的醫療負擔風險」以及「萬一不幸失能倒下了的長期照護風險」,不論現在有無子女,關於老後醫療與照護準備甚至身後事的規劃,都是每個人要自己承擔的另一種責任。

尤其是年紀大了,最怕沒有錢也沒有工作能力,趁著年紀尚輕,掌握時間優勢創造穩定的退休現金流,讓自己安心無憂的享受老後,像是儲蓄險、利變型年金險、投資型年金險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其次,年齡漸增,身體的病痛似乎也愈來愈多,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及日額型醫療險、癌症險、重大傷病險、重大疾病險等都是可以優先考慮的險種;且隨著平均餘命愈來愈長,不健康餘命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利用長期照顧險建造風險保護傘,轉嫁長照費用支出,投保長期照顧險或是類長照保險,讓自己享有更好的照顧品質,也避免走向老後貧困的窘境。

台灣人口老化的問題日益嚴重,想靠年輕人支撐上一個世代的時代也早已過去,若希望自己的退休生活樂活自在,不至於成為「下流老人」,及早準備是每個人必備的觀念,「資產」、「保障」並重,將是退休之後最強的底氣、讓自己過得精采的老本。

後青春俱樂部

後青春俱樂部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群

退休生活要幸福快樂,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保持學習的熱誠,「後青春俱樂部」提供退休理財、精彩生活等多元文章資訊,讓學習成為最好的抗老劑!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