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會傳染嗎?如何治療?瘧疾症狀、治療及預防

瘧疾(Malaria)是由感染瘧原蟲之瘧蚊叮咬人類而傳染的疾病,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卵形瘧,以間日瘧及惡性瘧最常見,又以惡性瘧的致病性最強、症狀最嚴重。(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瘧疾是什麼?死亡率超過10%
瘧疾會傳染嗎?傳染途徑、潛伏期及可傳染期
瘧疾症狀?可能出現哪些併發症
如何治療瘧疾?
如何預防瘧疾?有疫苗可接種嗎?
{DS}
今(2025)年瘧疾境外移入病例增,截至4月7日國內已累計7例境外移入個案,當中包括1例重症,創近19年同期新高。根據疾管署說明,該例重症個案為60多歲本國籍男性,2月下旬至中西非旅遊,3月21日返台後出現全身倦怠、噁心嘔吐、腹瀉、黃疸等症狀,25日因不適症狀加劇且出現畏寒、尿量減少等症狀再度就醫,經通報檢驗確認感染惡性瘧,目前仍在加護病房住院治療中。瘧疾會傳染嗎?如何治療瘧疾?以下整理。
瘧疾是什麼?死亡率超過10%
瘧疾(Malaria)為台灣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是一種由瘧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瘧原蟲可分為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 vivax)、三日瘧原蟲(P. malariae)、惡性瘧(又稱熱帶瘧) 原蟲(P. falciparum)、卵形瘧原蟲(P. ovale)。根據瘧原蟲種類的不同,瘧疾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卵形瘧,以間日瘧及惡性瘧最常見,並以惡性瘧(又稱熱帶瘧)最嚴重。
瘧疾重症可能引起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肺水腫、急性腦病變及昏迷甚至死亡,致死率超過10%。若併發腦性瘧疾不治療,死亡率幾乎100%,即使治療也有約15~20%的死亡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資料指出,2023年估計有2.63億瘧疾病例,597,000人死於瘧疾。
WHO資料顯示,2023年全球約有83個國家為瘧疾感染危險地區,主要為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東地中海、大洋洲、中南美洲及東南亞,其中非洲地區瘧疾病例佔總數的94%(約2.46億)、佔死亡人數95%(約569,000人)。
瘧疾會傳染嗎?傳染途徑、潛伏期及可傳染期
瘧疾會人傳人嗎?瘧疾是由感染瘧原蟲且具傳染力的雌性瘧蚊叮咬,進而將瘧原蟲注入人體內,導致被瘧蚊叮咬的人感染瘧疾,因此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但是,輸血、器官移植或注射藥物不慎等情況有被感染的可能性,或是感染瘧疾的孕婦透過胎盤傳染給嬰兒。根據瘧原蟲種類不同會影響到潛伏期的長短,以下說明瘧疾傳染途徑、潛伏期及可傳染期:
瘧疾傳染 | 說明 |
瘧疾傳染途徑 |
|
瘧疾潛伏期 | 瘧疾潛伏期除了會因瘧原蟲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之外,也會受到感染芽胞 (sporozoite) 數量及個人免疫力強弱等因素影響,潛伏期可能長達數月或數年之久。不同種的瘧原蟲,潛伏期如下:
|
瘧疾可傳染期 | 遭瘧蚊叮咬後,血液中出現瘧原蟲的雌雄配子體(Gametocyte)時,即有傳染力,最早為發病3天後,最晚則為發病後14天。 |
瘧疾症狀?可能出現哪些併發症
瘧疾症狀通常在被瘧蚊叮咬後10~15天內開始出現。瘧疾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卵形瘧,以間日瘧及惡性瘧最常見,其中以惡性瘧的致病性最強、症狀最嚴重。根據疾管署資料指出,瘧疾的臨床症狀會依序出現寒顫、高燒、出汗三典型階段,三階段發作間隔時間會受到瘧原蟲在血液中進行無性分裂的生殖週期影響,間日瘧及卵形瘧各階段症狀約間隔48小時,三日瘧為72小時,致病性最強的惡性瘧則不規則。
瘧疾輕症發作症狀(典型為6~10小時)
- 發冷期:寒顫、戰慄,經過約15分鐘~1小時
- 發熱期:體溫上升臉紅、皮膚熱、乾燥、脈快、經過約2~6小時
- 發汗期:熱消退、流汗、衰弱,經過約2~4小時
瘧疾重症臨床表現
大都發生於惡性瘧(又稱熱帶瘧)原蟲感染,原因為血液或代謝異常及嚴重器官衰竭,可能引起腫、黃疸、休克、肝腎衰竭、急性腦病變、昏迷、死亡,其死亡率超過10%以上。如果併發腦性病變未治療,死亡率幾乎100%,即使有治療恐也有15到20%死亡率。瘧疾重症臨床表現:
- 腦性瘧疾
- 意識不清
- 痙攣
- 昏迷或其他神經異常
- 溶血引起的嚴重貧血、血紅素尿
- 肺水腫或急性呼吸窘迫症
- 血小板低下或瀰漫性血管內凝固
- 循環衰竭和休克
- 急性腎衰竭
- 代謝性酸中毒及低血糖
如何治療瘧疾?
感染瘧疾後如延誤治療,可能會致命。曾前往高風險地區者疑似感染瘧疾,並出現類流感症狀務必及時就醫,並主動告知相關旅遊史。為避免生命危險之疑慮,瘧疾治療前須先判斷是否為瘧疾重症,若為重症須當作內科急症來治療。
臨床上,治療瘧疾採混合治療,即使用2種或2種以上不同作用模式及針對瘧原蟲不同生化標的之藥物,以因應抗藥性並改善治療效率。目前,台灣現有瘧疾治療藥物包含:
- 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錠劑
- 普來馬奎寧(Primaquine)錠劑
- 青蒿素(Artesunate)針劑
- ACT(Riamet®)錠劑
疾管署表示,由於間日瘧跟卵形瘧可能潛伏在肝臟數星期或甚至數年後再復發,因此在治療完血液瘧原蟲之後,必須再服用primaquine做根除治療,以避免間日瘧或卵形瘧復發。
此外,使用瘧疾治療藥物,在領取藥物時須填寫領用瘧疾藥品同意書,並於完成治療後一個月內填報服用瘧疾藥品副作用調查表。若服藥後發生不適或緊急之情況,請暫時停止服用藥物並立即就醫。
如何預防瘧疾?有疫苗可接種嗎?
前往瘧疾流行地區、居住或活動場所為瘧蚊孳生較多者,為感染瘧疾高風險群。孕婦、嬰幼兒、HIV感染者及免疫力不全者則屬瘧疾重症死亡高危險,建議若非必要性,孕婦及免疫力低下者避免前往瘧疾流行地區。
針對預防瘧疾感染,瘧疾疫苗僅在非洲地區提供接種,並主要用於兒童。台灣目前尚未引進瘧疾疫苗,且台灣瘧疾個案皆以境外移入為主。建議欲前往瘧疾流行地區者,可透過避免蚊蟲叮咬和服用藥物來預防,包括:
瘧疾預防:防蚊蟲叮咬
- 使用蚊帳。
- 使用紗窗
- 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DEET、Picaridin或IR3535之防蚊液。
- 穿著淺色長袖衣褲。
瘧疾預防:預防用藥
欲前往瘧疾流行地區者,至少在出發前4~6週至旅遊醫學門診,由專業醫師評估感染風險,並考慮是否進行自費預防性投藥。以下為瘧疾常用的預防藥物及自費費用(實際價格請依各醫院公告為準)參考:
- 美爾奎寧(Mefloquine),約160~200元/錠
- Malarone®(Atovaquone/proguanil),約232元/錠
- 去氧羥四黴素(Doxycycline),約1.5~4元/錠
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瘧疾流行地區,請至少於出國前一個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於出國前、出國期間及返國後持續不中斷服用瘧疾預防藥物,並做好防蚊措施;返國後若出現疑似感染症狀應儘速就醫。(圖片來源:疾管署)
參考資料: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疾管署瘧疾(Malaria)、疾管署瘧疾Q&A
【延伸閱讀】
麻疹傳染力極強!會有什麼症狀?疫苗哪裡打?麻疹5大QA一次整理
M痘是什麼?感染會出現什麼症狀?M痘疫苗接種條件、施打副作用一次看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