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大暴食BMI飆35.5!他靠1招半年減30公斤、改善睡眠呼吸中止

恩主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吳東琰指出,除了年齡、遺傳等不可控制因素,肥胖被認為是「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共病的最大危險因子之一,減重代謝手術可成為協助患者重拾健康的重要治療選項。(圖/恩主公醫院 提供)
台灣三高族群逐年增加,而肥胖被認為是三高共病最大的危險因子之一。恩主公醫院一般外科部主治醫師吳東琰表示,隨著肥胖與代謝性疾病的關聯性日益受到重視,為降低國人慢性病風險與減少醫療支出,符合定特條件的重度肥胖患者經專科評估後,可獲健保補助「減重手術治療」費用。
健保補助減重手術!助攻三高防治
根據國民健康署慢性病防治組2023年公布的資料,18歲以上的高血壓盛行率已達26.6%,推估約有529萬人罹患,且數據呈逐年上升趨勢。另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歲以上成人的高血脂盛行率亦高達30%。吳東琰表示,除了年齡、遺傳等不可控制因素,肥胖被認為是「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共病的最大危險因子之一。
隨著肥胖與代謝性疾病的關聯性日益受到重視,為降低國人慢性病風險與減少醫療支出,健保自2020年5月起,針對符合特定條件的重度肥胖患者,補助「減重手術治療」費用。只要符合特定資格條件即可經專科評估後接受補助,減重手術健保給付標準如下:
- 體重指數(BMI)≧37.5或 ≧32.5,合併有高危險併發症,如: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其糖化血色素經內科治療後仍7.5%、高血壓、呼吸中止症候群等。
- 須減重門診滿半年(或門診相關佐證滿半年)及經運動及飲食控制在半年以上。
- 年齡介於20~65歲間。
- 無其它內分泌疾病引起之病態性肥胖。
- 無酗酒、嗑藥及其他精神疾病。
- 精神狀態健全,經由精神科專科醫生會診認定無異常。
恩主公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吳東琰指出,符合特定條件的重度肥胖患者,經專科評估後,可獲健保補助「減重手術治療」費用。(圖/恩主公醫院 提供)
減重手術助攻!成功擺脫胰島素依賴、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吳東琰分享治療個案,一名48歲男性貨運司機,長期受肥胖所苦,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冠狀動脈硬化併狹窄的問題,曾接受心臟支架手術,並施打胰島素近十年。雖經過節食與運動等方式,仍無法有效控制體重與血糖,施打的胰島素劑量也不斷上升。
來院看診後經多專科評估與醫師討論,決定接受「袖狀胃切除手術」(縮胃手術)。術後半年體重減輕約20公斤,術後8個月糖化血色素從8.6%降至5.5%,成功擺脫對胰島素的束縛;高血壓與高血脂狀況亦獲得有效控制。而後,醫師建議定期追蹤營養以及體重維持狀況,並搭配運動來維持減重效果。
另一名38歲科技業男性,因工作壓力大、暴飲暴食導致體重迅速上升,睡覺時鼾聲大作更是多次吵醒枕邊人,大約半年前健康檢查,發現有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症狀,需倚賴呼吸器協助,同時發現其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前期與高血脂的問題,曾嘗試運動與口服藥物控制體重,但成效不彰。
術前BMI數值達35.5,經與醫師討論評估後採取「單吻合迴腸雙通道胃繞道手術」(縮胃繞腸手術)。術後半年減重30公斤,體重下降約20%,不僅睡眠呼吸中止症明顯改善,抽血追蹤已無紅字,亦無營養不良情形,整體健康顯著提升。最後,醫師建議定期回診追蹤營養狀態,以確認是否進行營養素之補充。
醫籲:正視代謝型肥胖 及早評估找回健康
吳東琰指出,當肥胖者伴隨著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第二型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脂肪肝、尿酸過高等代謝異常狀況稱為「代謝型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obesity),而這類型的肥胖通常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中風及癌症等慢性疾病風險密切相關。
根據一篇2024年發表在《美國醫學學會雜誌》(JAMA) 的研究顯示,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治療進行7~12年長期追蹤研究,接受減重手術的糖尿病患者,與僅靠藥物與生活習慣改善治療的患者相比,在血糖控制方面表現更穩定、使用的糖尿病藥物也較少,且糖尿病緩解的比例也較佳。
吳東琰表示,減重代謝手術並非走捷徑,而是協助患者重拾健康的重要治療選項。對於BMI≧32.5且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問題等高危險併發症,若傳統生活型態介入(如運動、飲食控制)無法達到理想效果,建議可向專業醫療團隊諮詢減重手術評估。
吳東琰進一步說明,目前減重代謝手術,除了採用腹腔鏡手術外,亦可藉由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手術,有手術傷口較小、疼痛較低、恢復較快等優點。隨著健保制度補助的推動、術前多專科團隊評估與術後持續追蹤,目前減重代謝手術的安全性與成效都相當穩定,為重度肥胖合併三高患者提供一項有效的健康改善選擇。
資料提供:恩主公醫院
【延伸閱讀】
「減重手術」前後你要知道的事》飲食建議、日常照護與後遺症,減重良醫一次公開
瘦15%體重!這減重手術竟有9成復胖風險...減重權威告訴你「減重手術」風險、自費項目各有哪些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